大境门谋定独特张家口名片-万祥军: 国情研究文化产业园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万赢信 谋定采编:历史对于大境门来说或许只是沉淀, 未来对于大境门来说那才是最美的文化胜景。在这里,比历史更为繁华的大境门文化旅游区将成为大境门的新光环, 让人们饱览的文化盛宴也将成为现实。
大境门惊艳亮相全世
共同谋定研究大境门不二品牌
在韩国举办的冬奥会结束的当天,这一刻铭记历史!作为下届2022年冬奥会举办国的中国,特别是举办城市北京和我们张家口备受瞩目。
“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闭幕式中国八分钟,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全国工商联执委执委、谋定研究中国(国研)智库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在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表明:在这八分钟的表演当中,张家口的大境门和坝上草原天路风力发电镜头,在全世界面前惊艳亮相。
同时,为了让张家口大境门突出新时代风貌,建发•旅投与曲江智造共同谋定研究“不二大境门”品牌。2月14日,由张家口建发•旅投集团主办,西安曲江智造承办的“中蒙俄共饮一杯唐朝下午茶”活动在古城西安大唐芙蓉园成功举办。张家口著名文化学者袁智慧参加了此次盛会。
“此次活动,是张家口建发.旅投集团在冬奥会筹备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文化强省工作的第一次尝试。”万祥军对记者说:未来将不断通过各种崭新的形式推荐张家口城市形象与旅游品牌,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他指出,此次活动标志着张家口建发•旅投集团与曲江智造开启了共同研发“大境门”品牌的新开端。
在已经开街的大境门文化旅游区,随处可见世事变迁。变迁的起点是在2010年6月,张家口政府批准建设大境门文化旅游区项目。为了修建大境门文化旅游区,位于牌坊一带的居民开始陆续搬迁。 2010年7月14日,大境门文化旅游区项目正式开工,共拆除1200多户房屋,迁移了3000多人口。 2014年9月30日“大境门文化旅游区”正式开街。
“如今,大境门已成为张家口的标志性建筑,‘大好河山’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张家口城市名片。”万祥军表示:张家口大境门景区改造已经有10年之久,目前三分之二的工程还处在停滞中,但愿这次建发•旅投能给张家口带来一个更好的大境门。
大境门项目由大境门长城、来远堡、明德北街组成,是我国现存明清时期边境商贸区的珍贵实例。万祥军说:“规划总体策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古建筑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资料恢复该地区在历史上繁荣时期的面貌,重点发掘原有的宗教文化、商业文化积淀,定位在商业形态,强力注入富有活力的时代内容,使该区域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文化趣味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作为河北省市重点工程,大境门文化旅游区的建成运营,不仅再次续写了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擦亮了张家口市的城市名片,也标志着张家口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我张家口旅游业的发展,旅客数量逐年攀升;随着大境门文化旅游区项目的落成及其旅游中心驿站地位的逐步成熟,该区域将成为张家口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凭借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张家口市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先后对张家口堡、宣化古城、大境门等历史文物进行保护提升工程,通过特色文化旅游再次擦亮了“大好河山”的金字招牌。大境门文化旅游区还原了明清时期城市历史原貌、再现张库商道繁荣景观。
1981年,张家口市政府拨专款进行局部整修,恢复了“大好河山”门楣大字。2005年,张家口市政府、桥西区政府制订了大境门保护规划方案,并筹资680万元,搬迁大境门外东、西两侧居民56户,修建了广场,修复大境门以东至清水河岸100多米长城墙体;2007年4月,大境门、堡子里保护修复暨东段长城修复工程正式开工。2010年7月14日,大境门文化旅游区项目正式开工;2014年9月30日“大境门文化旅游区”正式开街。
大境门历史文化街区
张家口名片展示张家口的根和魂
“大境门是张家口的根,是张家口的魂,也是当代展示张家口城市的名片!它静谧从容地守在威严和繁华之中,悄悄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调研考察过程中万祥军对记者说。
2008年大境门一带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造之旅,张家口的门开放包容从古至今,晋商从山西走来,又从大境门走出去,这扇门走出了丝绸之路、走出了茶马古道、走出了张库大道。
不甘曾经的辉煌今日落寞,不甘落寞的废墟又被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重建是好事,但愿大境门遗留工程能近快恢复开工,挟带废墟走向未来,让咱大境门重现昔日风采。
2013年2月,河北省政府批复同意张家口市的大境门街区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桥西区申报大境门历史文化街区工作从2011年3月启动,该区成立了由主管区长牵头的申报机构以及下设的五个工作组。”张家口桥西区文化体育局局长王臣介绍,区政府按照河北省、张家口市申报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文体局、规划局、大境门景区管理处等相关部门积极跑办申报工作,大境门街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已通过专家评审与认可。
此次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申报,将会为大境门街区今后的文物保护、旅游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继续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不断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使古建筑的保护再上新台阶。
大境门的历史变迁
在整个长城文化中绝无仅有
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是在北魏和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
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中原的汉族政权为抵御来自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便在北方边境上修筑起了万里长城,而“大境门”则是“万里长城第一门”。
大境门就巍然矗立在塞外张家口,这座长城上唯一以“门”命名的关隘,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共同镶嵌在万里长城上,像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
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
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门楣上书写的“大好河山”四大颜体大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
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繁荣与凄凉,在这里周而复始,更迭演绎。大境门历尽沧桑,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与大境门密切相关。大境门既目睹了旧中国的贫弱,也目睹了新中国的兴旺和塞外张家口的历史巨变。张家口人以大境门为荣,大境门也自然成为张家口的象征。
元代形成商贸古道“张库大道”,张家口成为京城北部重要贸易驿站张家口是一个始建于元朝、发展于明清的驿站,也是历史上京城与西北地区及蒙古和俄罗斯等地交通往来的驿道。
当年张家口外有一条叫“张库大道” 的商道,就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 (时称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故有“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由张家口向南延续不到400里就是京城,许多商贾以张家口为中转站,与京城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朝廷则在此设税卡收取税金。
旅行可以让你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情画意和山河壮丽!在此可以饱览我大中国是如此多娇。当然还有很多美到骨子里的地方。就像本次的目的地-大境门一样,这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
大境门造型朴实厚重,它所体现的那种粗犷苍劲、限而不拘的气势,可以说在整个长城文化中绝无仅有,这就是著名的大境门。
再现“张库大道”中国商旅
与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尊平齐尊贵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张家口市位于北京西北方,地处京、冀、晋和内蒙古四省市交界处,距北京约200公里,素有“塞外山城”之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被称为北京的“北大门”……
明代张家口曾为“九边”之首
是京城北部军事战略重镇
历史上,张家口被视为西北边关的重中之重,为沟通华北平原与山西和内蒙古之间的交通要道,元明清时朝廷派兵从北京出征北部及西北地区多经过张家口。明廷曾将张家口一带列为“九边”之首,因为残元势力的后裔大都聚居在张家口北部的大漠边缘,进犯时多从张家口入关。这里不仅离北京最近,而且进退方便,因此威胁也最大。为了强化防御,明宣德四年 (公元1429年)张家口堡始建。朝廷曾特派挂镇朔将军印的总兵来此镇守,当时全国共有总兵62名,而总兵挂印称将军的仅有8名,足见张家口一带战略地位之重要。
清朝沿袭明制,仍将张家口视为京畿门户和首都北大门,设有重兵。在清朝的270多年间,北京的西北部一直到蒙古边境只有张家口这一座具有规模的城市,张家口以北是一马平川的内蒙古高原,无险可守,所以扼守张家口尤为重要,为此历代帝王极为重视,多次派重臣巡视。而几次清廷出兵平定西北地区叛乱,也多从京城的德胜门出发,经居庸关和张家口出征。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经张家口大境门向北进发。当清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时,张家口举城欢庆。但康熙皇帝却轻车简从而归,至大境门时已是午夜时分,大境门已闭关。为了不扰民,康熙传旨,夜宿大境门外,直到天明城门打开时才经过城门班师回京。人们感念康熙皇帝之德,便在他夜宿的大境门外建了一座“卧龙亭”,在其对面山坡上建了一座“将军亭”。
元代形成商贸古道“张库大道”
张家口成为京城北部重要贸易驿站
张家口是一个始建于元朝、发展于明清的驿站,也是历史上京城与西北地区及蒙古和俄罗斯等地交通往来的驿道。当年张家口外有一条叫“张库大道” 的商道,就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 (时称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故有“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由张家口向南延续不到400里就是京城,许多商贾以张家口为中转站,与京城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朝廷则在此设税卡收取税金。
元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下诏改“中都(北京)”为“大都”,蒙古人采取了以北京为中心,面向中原腹地、背靠草原,进可攻,退可守的阵势。同时将汇集到中都的商品物资(包括茶叶、布匹、丝绸、瓷器、药材等)经过张家口运回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然后将蒙古的牛羊及奶制品、皮货等经过张家口运至京城。
清顺治元年(1644年)大境门被打开,成为长城上唯一的“门”,京城与西北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逐渐成为北京及内地与蒙俄贸易的旱路码头和商品集散地。康熙年间朝廷曾定张家口大境门外为蒙汉贸易场,每年从蒙古输入至关内的马匹、牛羊达百余万只,均是从张家口这座京城的北大门远道而来。
大境门为扼守京都的门户
被誉为长城四大雄关之一
大境门是张家口市的标志性建筑,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四大雄关”。在这四座雄关中,唯有大境门以“门”相称,此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多有重兵把守,故有“京北第一门”之称。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主城区北端,始建于清顺治元年。条石为基,青砖为体,拱门长13米,宽9米,高12米,雄伟壮观。其拱门洞上方有四个颜体大字:“大好河山”,为民国年间察哈尔特别区都统高维岳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所书。这一匾额还具有回文艺术特色,顺读“大好河山”意境深远,倒读“山河好大”也别有情趣。
长城的关口大都是以“关”或“口”命名,唯独张家口的这个关口却叫“境门”。这是何故?因为当年大境门外是我国北方国际贸易的内陆口岸。朝廷以长城和门为界,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不得入城。“境门”即边境之门,而“大”境门是针对“小”境门而言的。当年在大境门的东边还有一座仅限行人通过的“小境门”。
大境门谋定独特张家口名片-万祥军: 国情研究文化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