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5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公益人、媒体人、策划人金世彬综合,5月28日发自广东中山
我很高兴
能够召开这次会员大会
——卢润祥(广东中山西区宣传文体中心主任)
我同改革开放
是同时代的人
我是改革开放的
参与者 建设者 也是受益者
改革开放40多年了
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觉得这些作品
是为改革开放和祖国七十华诞献出了一份厚礼
——于湘(广东中山体育老师,广东中山西区文学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奥运会火炬手)
第一次
感受到这么浓重厚的学术氛围
通过这一次活动
让我受益匪浅
——刘心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一学生,广东中山西区文学协会会员)
他是平民火炬手
他是奥运火炬手 亚运火炬手
他也是体育老师
他在人生事业中
把体育精神 拼搏精神 奋斗精神
在文学创作上
发挥到了一个高度
——何中俊(著名诗人、作家,广东中山西区文学协会会长)
广东资讯台:
点亮文学的圣火——中山市西区文学协会第三届会员会议暨于湘作品研讨会在西区文化活动中心召开
“体育精神移植到文学领域,文学会开出炫丽的花朵。”
“坚持的体育精神,也是文学必须禀持的精神火炬。”
“在人生道路,事业发展,文学创作三个维度上,平民火炬手于湘老师为西区、为中山的文学创作树立了标杆。”
2019年5月25日,来自中山市西区及周边镇区的省、市、区文学作者和爱好者共聚一堂,召开中山市西区文学协会第三届会员会员暨于湘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作家们纷纷就于湘现象进行了深度探讨与分析,并就西区文学事业的发展交流了各自的意见。大会还在近五十位作家的见证下,为西区第三届文学协会颁发了会员证和当选证书。
原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王克林,市文艺批评家协会阮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谭功才,西区宣传文体中心主任卢润祥,中国诗歌网主任编辑、中山市网络文学协会副主席何中俊等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
会上,于湘老师作就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事业开拓,文学创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王克林、市作协副主席谭功才,作家何中俊,邹中海,李代高,夏志红,吴世连,李春燕,学生会员刘心雨,郭文婷,唐少鸿,吴沁琳,杨茗湘等新老作家们纷纷就于湘老师把体育和奥运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发扬光大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和理解。对于湘老师推动中山的文学创作,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于湘老师给西区的作者树立了榜样,要让圣火精神在文学事业中焕发新的光彩。
会上,于湘老师向有关单位赠送了自己的文学作品。
西区宣传文体中心主任,西区文联主席卢润祥宣读了西区第三届文学协会理事会当选名单。第三届会员会议通过严格选举,产生了以会长何中俊,副会长王萍,刘德林,曾少林,秘书长刘德林,副秘书长于湘,理事吕瑞敏,于湘,廖智勇,周安明,吴止,付鸿语等理事会组织成员,并分别颁发了当选证书。
会议最后,各位会员对于推动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文学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就西区文学协会的下一步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期待。
中山日报:将奥运圣火精神写入书中!中山这位体育老师分享感悟
今天下午,西学文学协会第三届会员会议暨于湘作品研讨会在西区文体中心举行。中山市的体育老师于湘,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平民火炬手》一书中收集了媒体报道和于湘老师自己的感悟。
参加研讨会的文协会员们对于湘的作品进行了研讨。市作协副主席、作家谭功才非常认同于湘老师的坚持精神。“他用写作把奥运圣火传递到文学,文学和体育一样,都需要坚韧的热爱和坚持。”
于湘及其作品介绍——
于湘,男,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学学士学位,中山市西区中学教师。奥运会火炬手、亚运会火炬手、国家一级运动员、广东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省培骨干教师、市培客座讲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优秀体育教练员、十大感动校园人物。出版著作:《奥林匹克圣火之旅》《平民火炬手》《第二故乡》《拥抱阳光:我和体育的故事》等。视频专辑:《中国功夫传圣火》——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奥运频道,《平民火炬手的故事》——广东卫视体育频道,《相聚五环》——中山广播电视台,《养生七点半》——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书适生活》——中山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等。作品藏于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北京国家博物馆、新华书店、香港大书城、广州书城、中山档案馆、中山地情信息库等。
于湘报告摘要——
(一)
我有一个时令美名叫“七零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身经历者、建设者,也是“改革开放”辉煌成果的见证者、书写者、受益者。我在广东中山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比在出生和养育我的四川巴中还要长。1997年7月,也就是香港回归那年,我大学本科毕业。正好赶上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择业政策。我在当地公安分局户籍科工作两个星期后,就毅然辞掉该工作,前往珠三角谋发展。理想中的南粤热土是智者的福地,可现实生活中富饶的南海,却台风肆虐、波涛汹涌,这里哪是我这个旱鸭子所能企及的,这里本就属于勇敢的海燕。
刚到广东时,人生地不熟,我又拿不出骄人的学历和学位证书,找工作时举步维艰、一筹莫展。为了生计,我不得不从社会最底层做起。只要有事可做、不闲着,我从不挑剔工作。其实,那些时候,也容不得我有挑剔的机会。每天上班,总是我第一个见到单位的保安,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我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让学生的身体壮壮的,学习成绩棒棒的,精气神旺旺的。为了创造业绩、证明能力,我放弃了愉快的周末,甚至把寒暑假也无情地搭进去。有人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我坚信不疑,付出是值得的,并时刻准备着。
我在南粤的石岐、莞城、禅城考察良久,最终选定中山。我热爱岐江河西岸这片沃土,有“振衣五桂峰,濯足岐江流”的豪情与壮志。二00一年开始,我在这里以武术为突破口,沉下心来教体育,静下心来做教育。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我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像参加中山市首届社区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慈善万人行仪仗队展演,社区文艺演出、赛龙舟、领跳广场舞等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我对成功的渴望特别强烈,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希望得到荣耀、财富、影响力。在南粤的二十二年间,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体育和教育共荣辱。体育强大,我就强大,教育进步,我亦进步。在自身努力和贵人襄助下,慢慢地我融入了主流社会。
二00三年冬季,在南粤小城--中山,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年,距离我大学毕业刚好六年。我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寻找想要的人生。有家有业有生活,我的人生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诗一般的远方。
二00四年六月九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全国三百多万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雅典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全球圣火接力传递北京站中国火炬手,中山市第一个传递奥林匹克圣火的人。一把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圣火,在首都北京点亮了我平凡的人生。有人调侃:这就是所谓的“一举成名”?频繁地出现在镁光灯前,媒体多次头版或头条报道我的平凡故事,让我受宠若惊。改革开放后,祖国变得富强,中国被世界认同,我亦顺势登上了国际大舞台。雄奇与典雅不再是传说,幸福写在脸上也甜在心里。
二00四年六月十一日,市长携教育局局长、体育局局长在市政府一楼会客厅接见我时,说:“中山历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希望你今后在岗位上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原来,我这样一个平凡得彻头彻尾的体育教师,也能够受到市长的亲切接见和激情鼓舞。我在这里,必须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以回报市长对我的激励与期待。
二00八年六月十六日,我又在重庆传递了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圣火。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奥运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联机现场直播,新华社的新闻图片“中国功夫传圣火”,直接把我推向北京奥运会全球圣火接力十大经典(之一)传递。巧借奥运会平台,我把无限热爱的武术事业演绎到了最高境界。同年,处女作《平民火炬手》,分别由市长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写序,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题写书名,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增加了我对讲故事的些许底气,提振了我对写作的自信心。
二0一0年初夏,由市委书记提名,我作为伟人故乡教育系统的教师代表,于十月十三日在中山市传递了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圣火。在家门口传递圣火的激动心情,非亲身经历而不能言表。我有幸多次参加高规格盛大的国际活动,是托改革开放的福,是托祖国富强的福。火炬手以高举圣火的形象激励年轻人,鼓舞世界。
二0一一年夏天,我在中山教育的第一届毕业生,庞文浩考入北京大学,应莹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二0一六年秋季,我在这里教育时间最长的优秀学生闫奕敏,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正留学英国皇家政治学院。二0一七年春天,我的弟子林海龙入选广东省拳击队。二0一八年暑假,在肇庆举办的第十五届省运会上,林海龙为中山代表队获得一枚宝贵的拳击比赛金牌。在把一届又一届学生送入高一级学校或运动队的同时,我也把自己的儿子送入高校学习、深造。
(二)
与其说《平民火炬手》的出版是普及奥林匹克知识,那么后面出版的一系列作品便是我对工作、生活、读书,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亲身体验、感悟以及深刻的反思。记得有一次,我拿样稿给某位领导审阅,领导说:体育老师出什么书,我们这里还有导弹专家呢?我在心里暗想,难道体育老师就不能创造奇迹啦?当然,体育人的抗挫力、抗压力是有目共睹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圣火照亮在我的书案,千古之智倾泻而出。二0一二年夏季,我的第二部作品《奥林匹克圣火之旅》,由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题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易剑东教授写序,线装书局出版发行。奥林匹克赋予我神谕使命,将教育理想深埋在现实贫瘠的土壤中,用汗水和心血浇灌我田地里的禾苗与花朵,用智慧和信念擦亮每一个生命细节,让黯淡平凡的生活闪耀神性光芒。
二0一五年春季,我的第三部著作《第二故乡》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在南粤的故事不再寡淡无味,精彩的人生大幕仿佛才刚刚开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少留遗憾,努力创造更多美好,争取留下更多经典瞬间。
二0一八年秋季,我的第四部著作《拥抱阳光:我和体育的故事》,由北京中联学林策划,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培专家王世勋教授在序言中说,“于湘,文能执笔写美文,武能上擂夺金牌,艺能合唱摘桂冠,真能奥运传圣火,善能育人通哲理,美能央视展丰采。”这是专家给予的高度褒奖,自己有几斤几两,我的内心是清楚的。本书的出版,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母亲八十大寿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体育让我的职业阳光自信,教育让我的人生光彩鲜活。除了教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外,我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像奥林匹克圣火接力传递、修身讲座、读书分享、合唱比赛、专题节目录制、擎旗领跑、全民健身、慈善万人行活动、广播体操示范与讲解等等。
画家说:“想要画好画,功夫在画外。”我是体育教师,为了上好体育课,做一个内外兼修的人,不仅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美的体态,还要阅读大量书籍,撰写教育教学札记和生活随笔。以此提升个人修为,丰富专业知识,让自己高雅,使课堂精彩,为学生助力。
(三)
借这个机会,感谢曾经帮助我、欣赏我、提携我,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工作的人。感恩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位贵人。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月有阴晴圆缺,田间的蟪蛄不知道春天过去还有秋天,是因为它们的寿命太短,没活过那么长。所以,人,不仅要有延展生命长度的信心,更要有拓展人生宽度的行动。人生短暂,一定要倍加珍惜。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说:“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说到底是比较优秀的人,更加靠得住的人,品质也常常是比较好的人。”在座的各位不仅热爱阅读,更是勤奋创作的人,让我们一起奔跑在自信的阳光路上:读好书,讲好故事,出好作品,为新中国七十华诞奉献我们心中最珍贵的礼物。
研讨会现场——
照片随机,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