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态,把握未来(5月2日)
关键词:心态 心理感悟 所思即所见
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人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就一切都好。那么什么是心态?什么又是良好的心态呢?
在贾春宝看来,心态就是心理状态,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解读方式。而人对事物的解读方式往往取决于看世界的态度与视角,以及如何解释并让这个客观世界在主观上的合理性。实际上就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哲学思想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虽然哲学是很高深的学问,但即使不成体系,即使不是很学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在指导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一个人是否幸福,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客观条件,而是主观感悟到的。比如你对一个人好,TA是否能感知到,TA所感知的是打了折扣的,还是不折不扣的,还是有了加分的,这些都不是你所能够决定的,而是TA决定的。反过来,到底是“被感恩”还是“不领情”,这直接决定一个人有了付出之后的感受,以及后续是能支撑自己继续付出,还是以后付出的时候有了顾虑,甚至会吝啬于点滴付出,乃至对于无私付出的人泼冷水,施加负能量。
而所谓良好的心态是积极健康的,能看到并引导自己走向更好成果的心理动能。良好的心态可以让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保持方向。TA的取舍判断,用什么方式、进行什么样的解释是具有最强大推动性能量的解释,不仅是从正确的角度去做解释,而且能引导对方朝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倾斜,并进行解读;当然,当难以从正确的角度做解释的时候,可以暂时先不解释,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说,这却是需要极高的情绪管理水平的。
其实人看世界的态度,就是自己内心的缩影,所谓“所思即所见”,就如传说中佛印与苏轼之间那段关于所见到的是“一尊佛”和“一滩牛粪”之间的区别,经典的对话所得出的结论“你心里想的是什么,眼睛里看到的就是什么”,这个世界从客观的角度看只有一个,但在主观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以及自己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看法。
有人会被幻觉支配,受到潜意识的启发而有所选择取舍,然后会逐渐变成自己内心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当然就如“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未必结果都是所想的或者所期待的,反而是自己所担心的,在这样的时候,也只有无奈地接受自己的意识所引导来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情绪与心态的主人的,除非内心有巨大的能量。
受到过强烈的心理伤害的人,或者在内心缺乏能量的人,通常都会在内心有阴影,并形成循环之中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引过逻辑关系。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取解释这个世界,这些解释来自潜意识,并且强化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格、经历、职业、情绪、情景等方面的影响。
心态在绝大部分时候只有自己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心态是好还是差。你是被什么样的逻辑因果关系引导着你的思维模式,心里状态,也决定你的内心是充满感动还是保持冷漠,是充满阳光还是布满乌云,是孤独无助还是左右逢源。
只有妥善地管理心态和情绪,才能拥有并把握更美好的未来!
贾春宝
2019年5月2日星期四
更多文章,尽在: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