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古诗词(格律诗词)——以咖啡诗《七绝 咖禅一味》的创作过程为案例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黄胤然文
 
 
《 七绝 咖禅一味》

黄胤然

 

甘雨清风日月光,

匠成殊品过重洋。

殷勤烘萃邀君啜,

天地冰心不二香!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古典诗词,也开始尝试写格律诗词。但很多人因为不得法,写出的格律诗词总是差强人意。下面以本人创意的一首格律诗词《七绝 · 咖禅一味》为案例,极简地介绍一下填制格律诗词的几个必要步骤。

现在的中国人填制格律诗词和古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一个就是语境变了:现在的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用白话文的现代语境来思考、创意格律诗词。而我们的古人则直接用古代语境下的文言文来思考、吟诗填词的。可以认为中国的古人他们平时说话和写出来的诗文其实是一套语境,而现在我们平时说的大白话和创意出来的诗词,很大程度上可谓两种语境。故实际剖析一下我们的创作过程,这里面不可避免地就有一个两套语境的“转制”过程。所以一般来说创意诗词的第1个步骤,就是用先白话文思考和“立意”

对专业的诗人词家来说,思考和立意可以全在脑子里完成。但对一般初学者来说最好把你原始的立意用文字概括写下来(甚至可以直接写成一首抒情的新诗或一篇小散文)。以我创意的《七绝 · 咖禅一味》为例:

 

第一步:思考立意

《七绝 ·  咖禅一味》的立意:

如同茶叶一样

咖啡也被天地日月的雨水阳光滋养

跨洋过海,来到眼前

经同样虔诚的咖啡匠师百道繁琐的工序之后

其实只为你品得那时那地的简单真香

入口的霎那

心香合上了天地之香

第二步:诗体类别格式选择

这一步是要确定你到底是写一首格律诗还是词?

如果是诗,是要写成律诗(七律,五律?),还是绝句(七绝,五绝?)。如果是词,则要选定词牌名(蝶恋花、虞美人、鹧鸪天,还是水调歌头?)

这里《七绝 · 咖禅一味》首先确定的就是填制一首七绝

这里面有一个择韵的重要问题,是按平水韵(诗)、词林正韵(词),还是中华新韵。建议最好还是选择古韵:平水韵(诗)、词林正韵(词)

如果选用古韵可不必标记,但是如果选用中华新韵,一定在诗词的题目下标上“依中华新韵”的字样,此乃诗词界约定成俗的惯例。

第三步:散点式遣词造句

很多外行以为吟诗填词就是从第一句按部就班地创意到最后一句,其实诗无定法,与其说是一个线性直射的过程,不如说是其一个散点漫射的过程。就我自己而言,写了几十年的诗词了,没有几首是规规矩矩从头写到尾的。创意多是一个感性的过程,你不知道自己接通高维能量后突发灵感而来的第一个满意的诗句,是最后成诗(或词)的哪一句。不过即便如此,初学者初期最好还是按规矩来,熟练以后再突破为好

这一步体现出的境界高低的差别,可大致认为就是一般诗词人和李白的差别。

《咖禅一味》得到的第一句其实是:也沐甘霖日月光

第四步:根据成句初选平仄格式类别

大致定好了满意的第一句,其实,整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定好了。比如如果把“也沐甘霖日月光”作为第一句,那么整首七绝的平仄格式就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五步:根据选定的平仄格式填制出整首诗(词)的大致草稿

比如《咖禅一味》的开头2个草稿先后是:

1)

雨顺风和日月光
肥雨和、清风日月光,
养成佳品渡重洋。
殷勤百作劝君饮,
合和淳心天地香!

2)

膏、甘雨清风日月光,

匠成殊品过重洋。

殷勤烘萃邀君啜,

天地冰心不二香!

天地禅心不二香!

两瓣禅心一合香!

合契冰心动地香!

第六步:成形后,再反复吟咏、感觉、修改,仔细推敲。

大致可以认为在这一步无限精益求精的过程,就是向杜甫无限靠拢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快乐又非常痛苦的过程。

第七步:确定后“阴干”数日再品读

此处可谓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之一。新手往往在第六步时觉得改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拿出来示人了。但有经验的高手在最后呈现之前,往往先搁笔数日,将此诗(词)完全忘却。然后再猛然拿起来品读,往往能发现之前一直忽略的问题(内伤)。此时的监理、优化,往往体现了向更高境界飞跃的一个个标志点。

最后的咖啡诗词其实创意出来了2首平仄不同格式的七绝诗,一首是仄起入韵的《七绝 · 咖禅一味》

甘雨清风日月光,

匠成殊品过重洋。

殷勤烘萃邀君啜,

天地冰心不二香!

.

第二首是平起入韵的《七绝 · 天香无上落心香》

栽成殊品过重洋,

也沐甘霖日月光。

匠手烘研劝君啜,

天香无上落心香!

大家注意,我最开始灵感的第一句:也沐甘霖日月光,并没有放在句首,而是安排在了第二句。这还是体现了据实情而灵活运用的诗无定法。

我们常听过一句名言:茶禅一味。其实,从禅家看来,诗禅一味,花禅一味,香禅一味……依照禅之不二秉性,自然禅咖一味,咖禅一味。

密封之挂耳咖啡开包后应于一刻钟内萃饮,此类环节,咖则甚娇于茶。然娇处亦为其妙处:天香如白驹过隙,倏而即逝,人生苦短,能品到上品真香的时刻则更短,断当意无旁顾全心而入。
 
:烘萃,烘研,古无此词,今亦鲜闻,乃本人根据咖啡文化及当代语境,从烘焙、萃取、研磨等几个制饮咖啡的关键流程里“练造”出来的两个新词,属于合理的造词,而不是无典无据地硬搬生造。

黄胤然文化监理人、跨界创意师,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项目管理硕士,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诗词学会会员。

首部文化监理书《文化监理、优化与创意》作者,诗装®汉服国家专利发明人。

双章书法®、胤然体歌词、写意音乐剧,文创监理&文创优化等理念首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