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年会总能吸引足全世界媒体、投资人的眼球。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股东年会上,89岁的巴菲特和95岁的查理-芒格继续上演二人秀。二位老者是讲故事的老手与高手,数十年的股市投资长青树成就了他们的一生传奇,而长寿者本身的故事已足以成就一种传奇。
但传奇与令人尊敬与喜爱却完全不是一回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尊敬与喜欢巴菲特?这是一个好话题。
这应该不单是笼罩于其身上的资本市场投资界全球首富的光环,更还在于其在超越于财富之外的旷达、洒脱,以及对财富、人生与世事的洞察与睿智见解,带给人们诸多的思考启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传统的股市博弈多有血雨腥风,巴菲特将长期投资与共同成长的价值理念注入其中,并且坚守“阳谋”,fair play,给市场带来了温暖与清风。巴菲特说他幸运地出生在国力上升的美国,他远离政治,从来不搞政治献金,坚守自已的“能力圈”,以清正形象屹立市场,同时给投资人带来了超常的业绩回报;他的成功让股市投资充满更多的理性、人性、人道与人情味,这些都成就了他的市场地位,赢得了市场普遍的好感和尊敬。
而近年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对他的尊敬与喜爱更增加了长寿的因素,在敬重喜爱中,更增添了羡慕的因素。毕竟,能够长寿,能够健康地活得更长久,是生命有限的人类最基本的夙愿之一。
巴菲特的成功何来?最简单的往往却是最有效的,这是巴菲特带给人们的另一重启示。这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哲理,似乎还没有被人们完全破解。
认真地审视,就个体差异来说,巴菲特的智商与研究能力在“技术上”并无特别高深之处,其所运用的建立在冷静理智基础之上的分析方法,超前地发现与介入成长公司以“跟随性分享”被投资公司经营成果的盈利模式,早已是众所周知,并不难复制。就市场系统性而言,巴菲特说他幸运地出生在美国,一生“对正确的事情进行坚守”,有相对效率以及公平、公正的投资条件,这是他成功的大环境,其他市场也许会有差距。但是,除他之外,有无数的与他类似的条件的更为聪明的投资者与交易者,却鲜有取得如他一样长久的投资成就,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并不复杂但难以追赶和超越,这个现象值得深思。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从今年年会来看,巴菲特的坦诚、睿智一如既往,内容与信息丰富,继续给作为投资者的人们带来诸多启发。笔者简要进行以下的一些总结摘引,共同学习和鉴赏。
关于自已以及自身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与可预知性,巴菲特在股东会开场白中的感谢致词中生动地提及:伯克希尔已长久存在还会继续存在,——参加股东会的一家公司自1962年以来一直是他们的房东,与他们的房屋租凭合约又续签了20年。
可预知性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一个公司都是立世的前提,所谓的“靠谱”。
关于公司股票回购,巴菲特在回答投资者问时的讲话表明,其实他们也是择时的。股票回购的前提是有利于持股股东,巴菲特说在真正应该回购的时候才会去做,言外之意是不应该进行回购的时候示去做。巴菲特此前在多个场合说过,当一只股票的估值高过其内在价值时,他会选择抛售套现,在价值过低或长期成长能够带来未来超额回报时才会买进。这消除了人们对巴菲特投资只择股、不择时的一种误解。
关于诚实投资与政商关系,巴菲特认为效率市场与繁荣市场的前提是法制,虽然美国政治会受金钱的影响,但是伯克希尔公司经营从来与个人的政治观点分离(巴菲特自已是长期的民主党人),自已从来不试图用金钱去表达个人的政治诉求。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它54年的历史当中从来没有,以后也绝不会进行任何的“政治献金”,这使得公司经营远离政治。这种商业与政治的隔离让人想起华为的任正非,二人都有同样的坚守。政商两道,遵循各自的规则,这正是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的前提。
关于如何看待互联网销售,巴菲特表示重要的还是应当了解客户偏好与变化,更须关注的是业务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而传统零售商仍将有价值。
关于5G时代的科技股资,巴菲特表示自已还是坚守自已的“能力圈”以及由此构筑的“护城河”,同时也让职业经理人自已发挥,进行细分领域的专业投资。这是成就其一生成功的、简单朴素的理念坚持。
关于全球市场日渐流行的杠杆收购与另类投资,巴菲特表现自已不太感兴趣,因为这一模式不是“自已喜欢”的方式,对这类投资会非常谨慎。不扭曲自已的性情,这是理性也是性情的坚持。
关于对财富的思考,巴菲特称坚持自已的“延迟满足”的态度与做法,但社会价值多元,快乐应该是重要的做事原则之一;财富可增加人们的安全性,但快乐与财富多少并不完全正相关。
关于年龄与成功,巴菲特认为年纪增长会增加对人性与世事的洞察力,但身体状况也会变差,这是一个辩证法。成功最重要的是对正确事情的坚持。
关于人生,时间和爱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做自已想做的事情。
关于中国市场与中美关系的看法,巴菲特称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他喜欢大市场,会持续扩大布局。而中美两国如果不能融洽相处是很愚蠢的。
而关于“对的事情”的坚持,芒格还引用了前不久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这一句话进行补充——“看看什么是行之有效的,然后去行动吧”,并指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宗旨;如果你去践行这一点,你会发现这句话真的非常奏效。这是“过来人”的人生经验。
这些话语都非常诚实质朴,质朴中闪耀着智慧。真实质朴最能打动人心,记录下来时时回顾,至少会使人潜下心来,遵从本心,遵从规律,少些浮躁,认真研究问题。而浮躁,却是充斥于许多国人心中的、阻碍幸福和真正成功的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