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乳业,人们首先会想到蒙牛和伊利。二者作为中国乳业界的巨头,奔跑在资本市场上你追我赶,相互竞争,而他们的竞争结果一直备受关注。
日前,蒙牛乳业公布了2018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18年蒙牛乳业实现收入689.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66%;毛利257.84亿元,同比增长21.72%;EBITDA达53.74亿元,同比上升29.6%;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30.43亿元,同比增长48.60%。
具体来看,蒙牛常温产品销量显著提升,整体销售增长可观,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低温产品的市场份额连续第13年保持第一,核心产品表现稳健,创新产品表现亮眼;冰淇淋业务实现高单位数增长。奶粉业务在扭亏为盈的基础上,销售乘势而上,持续大幅增长。
从蒙牛发布的财报来看,2018年蒙牛营销成绩整体向好,但与竞争对手伊利相比业绩相差了近百亿。据早前伊利发布的财报显示,伊利2018年全年营收789.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9%,实现净利润64.39亿元。在净利润方面,蒙牛已被伊利远远拉开,已不到后者的一半。
事实上,近三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早已经越拉越大了。数据显示,2016-2018年,蒙牛分别实现营收537.79亿元、601.56亿元以及689.77亿元,伊利分别实现营收606.09亿元、680.58亿元以及789.7亿元。近三年,蒙牛营收距离伊利营收从2016年的67.3亿元升至2018年的99.99亿元。
财报显示,蒙牛的液态奶收入593.886亿元,同比增长12.0%;冰淇淋收入27.234亿元,同比增长8.4%;奶粉业务则实现收入60.174亿元,同比增长48.9%。目前来看,液态奶一直是蒙牛营收的主要品类。
作为国内的乳业巨头,蒙牛、伊利的主营业务结构相似,但侧重不同。蒙牛深耕液态奶个别单品,其收入相比伊利更加集中,主要依赖于特仑苏、纯甄等单品的业绩。伊利则显得多元化,除原有产品外,还推出“金典”、“安慕希”、“畅意100%”、“畅轻”等高端产品。2018年,伊利纯牛奶销量突破100亿,安慕希销量突破140亿元,金典销量也突破100亿元。
新品研发能力及投入不足被业内视为或是伊利与蒙牛逐步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伊利、蒙牛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21亿元、1.59亿元,蒙牛方面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不足伊利的一半。业内人士分析,在整个中国乳业市场进入了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在研发端投入大的企业可以尽早地用新品获取市场红利,拉动公司业绩增长。
随着与伊利营收差距的增大,蒙牛2020年的“双千亿”目标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据数据分析,蒙牛实现目标需要以年均销售额新增155.15亿元的幅度高速发展,2018年及2019年增幅分别需要达到22.48%、18.36%。就目前来看,蒙牛2018年成绩并未达到增长预期,加之身陷“传销风波”,能否在2020年实现“双千亿”目标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