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组数据都比较引人关注,一个是中国经济贡献率的分解。根据2月13日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 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增长9%。消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最终消费就超过了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并且消费的地位愈发突出。根据上述的最新数据,2018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三。
在最终消费贡献的这76.2%里面,主要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二者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1左右,从中推测出,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7%,毫无悬念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动力。
另外一个数据是19年1月份的金融数据, 2019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两种社会流动性指标同步两位数增长。
第一组数据无疑在告诉我们,尽管消费的贡献大幅提升和投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再依赖负债式的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这个趋势应该是不可逆的,我们不会回到过去十年那种把宏观杠杆拉伸到270%左右的危险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之中。
第二组数据引起了广泛讨论,焦点在于货币政策是否不再稳健而转向了宽松。克强总理明确表态,这不是“大水漫灌”,来为市场定调。这其中所反映出的是,对于政策走势和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是否稳定,至少还不能形成一致的市场预期。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作为经济增长模式的指示器----究竟是向前走还是回头,显得特别的重要。这无疑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政策的持续性和可信度绑在了一起。
在经济转型和货币政策之间还有一个要强调的,就是内外部的平衡,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对内稳定的同时,对外也要稳定,即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表现。作为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逐步改善我们的贸易账户、助力经济的转型,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更好的促进金融开放的战略实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
总之,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稳定和可持续性,同时要保持汇率的稳定,做好内外部的平衡,彻底打掉经济走回头路的市场预期,使中国经济真正进入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