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就因为听了不同意见才挽救了党和军队呀!


 当年就因为听了不同意见才挽救了党和军队呀!

----一位党校的老师说当年毛泽东不就是因为坚持不同意见而挽救了党与军队吗?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党校的老师,我们谈起了我们今天社会的舆论导向;我说我们今天的网络越来越极端了,因为网络等于《人民日报》又再现了。这位党校老师说当年湖北省的某领导就被很多人定义为《人民日报》的传声机,因为他在任何场合的任何讲话全部如同读《人民日报》;既不会多一个字,也不会少一个字。然而正因为如此,所以遭受到很多老百姓的讥笑;因为只要涉及到具体情况,说出来的就是笑话;如当年都已经是立体交通的概念了,他竟然高谈阔论武汉的地理优势;所以沦为笑谈。这位老师说今天基本没有不同意见了,因为我们社会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人的意见呀;全部是翘首以待领导的指示呀。正因为如此,今天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因;因为大家遵循的就是一个原则,领导指示。然而没有任何人记得当年就是不同意见挽救了党和军队,也是因为毛泽东敢于坚持不同意见;所以才能用不同意见来挽救了党和军队。

是啊!少数服从多数是我们党的原则,这就是集体领导的宗旨;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集体决策。当然组织原则如此,但并不是禁止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因为少数人的不同意见,不一定全是错误的意见;其中往往有合理的和正确的成分。尤其是在意见分歧明显而且相反时,党的组织更要认真考虑这些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讨论得更深入,最后处理得才会更慎重和完满;自然综合得出的决策才嗯正确。通常在正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而我们党的历史上经验证明,有时却是少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湘江之战后我们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用求同存异的方法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最后事实与实践证明这才是最好的途径。

我们知道观点不同是很正常的,因为人都有不同的主观性。正因为观点不同,所以产生了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恰好是我们想法的补充,这样才能完善决策。所以建议不要完全抗拒别人的观点,说不定别人的观点里有自己暂时没看到的方面呢。因为在空前惨烈的湘江之战使红军付出了30500人的生命代价,这血的代价使红军战士都知道反思;难道作为党的领导就不知道反思吗?因为当时把长征以来全部伤亡和减员包括在内的话,总计已经损失5万多人了;也就是说这长征刚刚一个多月就损失已经过半。巨大挫折教育了从中央到红军中的许多人,人们开始从中央错误领导和错误军事指挥反思失利的原因。《刘伯承回忆录》描述道:“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正是这痛定思痛的感悟,所以才听了毛泽东这不同意见。当然更可敬的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始终如一地坚持不同意见;所以才挽救了我们党和军队。

然而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的组织原则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表面上是党委集体领导制;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一把手’‘一言堂’,只是在党委会上通过而已。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党委会上已经成了形式主义;开会时首先是大家各持己见,但‘一把手’根本就听不进;最后是很多‘一把手’从来就没有听。等到大家发言完了,‘一把手’这才‘一二三’的决策出来了;大家不发表意见就是通过,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后的党委会。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前的党委会上有拍桌子叫骂声;改革开放后的党委会相当安静,因为连党委成员都得认真听‘一把手’的指示;这样自己才能下来认真消化,然后积极配合‘一把手’的指示;从而保证自己能不被‘一把手’通过‘用人权’而将自己改革掉。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普及与刺激下,我们社会上下不仅没有不同意见;因为全社会只有一个意见,那就是‘一把手’的指示。在这样的指示下,我们社会又在哪里能有不同意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