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酱缸


茅台的酱缸

 茅台2018年报出炉,主营业务收入736亿元,净利润352亿,毛利率91%,总市值1.01万亿,股本12.56亿。股价806元,接近历史新高,不知是茅台醉了,还是投资者醉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已不是百废待兴,艰苦奋斗,只争潮夕的初创阶段,但也远不到躺在功劳簿上推杯换盏,挥斥方遒,追忆韶华的巨人阶段。18年特朗普的贸易战一下子戳到国人的软肋,痛饮茅台,一醉方休解决不了问题。撸起袖子,埋头苦干,攻坚奋进,实现中国梦才是不二之门。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证券市场愈发彰显此意。不管名为投资,还是投机,不管你的动机是高尚还是卑鄙,都逃不过这一个利字。写下头段(年报日3.29)茅台价800元出头,期间最高990元,就差999元了,再创历史新高。5.22日下午茅台前董事长袁仁国就被抓,当日股价888元。茅台酒会以此走下神坛吗?动辄一两千元的茅台酒早已进入到奢侈品的行列,至于是不是真的好喝已经不重要了,一如曾经如日中天的红塔山。茅台不经意见走了红塔山的套路。都是一样的营销抢占先机,一样的营销腐败,一样的领导落马。

对于证券投资者而言,茅台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爱之者趋之若鹜,不断的新高也使得投资者的味蕾有着醉意的饕餮。在几千年的白酒文化中,茅台实在又是一个新生品牌。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有“兰陵美酒夜光杯”,而那时茅台却还不知为何物,如果不是上世纪初那一举世瞩目的长征,途中在赤水河边几度折返,稍适休整盘整,喝酒吃肉,茅台酒恐怕还深闺不识。就以现在上市酒企中,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那个不也曾各领风骚数百年。能有奢侈品的价格,又有白菜一般的销量,无求矣。人傻钱多总不是空穴来风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奢侈品其价值远超其品质,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质。如果扑街遍地,也就难成奢侈。而能又类似白菜般销售,这也完全有悖常识。泡沫之论所谓荷兰郁金香也颇符合。粗略按茅台飞天53度1千元算,700亿的销售额大概销售了7千万瓶,以我有限生活经验或贫穷生活观察来看,真正喝掉的大概也就2成左右,剩下的都被存储了,也就是从茅台的仓库转移到了经销商或个人家中而已。同样为上市公司的舍得酒业,其销售22亿元,按20元算大概也就是1亿瓶(这基本都会消费掉的),以此粗略分析大概可推算茅台的年实际消耗量。

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对护城河这个词都不陌生,对于茅台的护城河而言,不外稀缺性产生的高溢价以及所谓品牌所具有的可延续性。作为一个酒的王国,茅台的制作工艺绝不会新鲜很多,其稀缺性及独特性更多来自其生产地赤水河的水,而这能否支撑高溢价有待商榷。支撑其高溢价或其深深护城河的也许更多在于其销售及其皇帝般的新衣(你会说茅台酒一般吗?)以及所谓的储藏保值功能。而这成之为其高溢价的缘由都颇显得诡异及荒唐。

在资本市场说起茅台,那么中石油应该是一个绕不开的参照物,不同于茅台股价的节节新高,中石油的股价则是不断新低,其上市首日的48元现在遥不可攀,目前股价不到7元,总市值也从最高时候近九万亿花落到现在1万亿出头,和茅台总市值差不多。中石化的总市值也只有6千亿,比之五粮液多2千亿。从历史长河来说,作为化石能源的石油和煤炭相比粮食酒之稀缺毋庸置疑,这也是人类不断追逐获取新能源的动力。石油进入人类的视野区区不过二百年历史。因石油而起的争端甚至战争不绝于耳。以此,从稀缺角度来说,油一定是大过酒,在有信史时代以来,酒就进入人类生活,而茅台只是其中一朵浪花而已。从稀缺及可替代以及生活必需品来说,石油无疑远重要于酒(茅台只是酒的一种),如从此角度来解释茅台其价值大过石油难以服众。但毫无疑问,石油远不能成为奢侈品。

存在即为合理,不管其合理是短暂还是永久。毋庸讳言,在资本市场这10年来说,投资中石油无疑是失败,反之,投资茅台就是人生的赢家。就以今年来说,无疑也是茅台胜出。或许,这只能从索罗斯的反射理论找到答案,众多投资者抱团取暖,不断强化茅台投资逻辑,在这种反馈下不断滚雪球,使之愈来愈大,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许,总有一天,会理性回归其合理区间。茅台会如此,同样,中石油也会如此。石油如果不稀缺,那么人类也不能煞费苦心去寻找新能源及其替代品,而新能源完全能取而代之化石能源也颇有时日,即使,现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布罗代尔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写道“奢侈的本性就是变动,它难以捉摸,种类繁多,自相矛盾,不可能一经认定就永远不变”。茅台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当然包含其奢侈品的属性,而这种品性也会由于时代、国家或文明的变化从而或有或无。以此,早或晚,茅台酒必有一次去奢侈之属性的过程,对应股价将或有一次雪崩之时刻。

当然,茅台之现在股价也不全是其所为稀缺及奢侈所能解释的,即使其奢侈属性仍然存在,但其所谓白菜般的销量必也不会长久。

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融资资源配置以及定价发现,在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股2008年股灾之后不断走高也侧面反映了经济实体的危机与不振,此在2015年后尤甚,在今年登峰造极。而当时一同遭受重创的保险、银行、消费也在十年之后重回高点或再创新高。反之,以中字头为首的石油、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性股票在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达到了巅峰状态6124点的时候绚丽夺目,之后断崖式下跌,即使到今日,中石油,中国铝业等还在新低附近,而此时股价离其最高也都基本都打了1折。

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周期性股票能否浴火重生侧面也会印证茅台能否高崖跳水,在此点上,颇如“既生瑜何生亮”。固然,经济实体的不振及前景不明可以给中石油新低及茅台新高最好的注解,但这却不会一直这样注解下去。随着科技进步以及技术革新,一些所谓夕阳行业自然会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目前方兴未艾,某种程度也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石油的依赖程度,但以此就断言石油已经成为夕阳行业还为时尚早。那么,再一次的能源危机到来也不会是危言耸听,随着未来实体经济的复苏,以石油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再度活跃,股价再度新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这个过程或早或晚。

上帝欲让之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二级市场追捧的茅台不是一直是市场的宠儿。实业兴邦,科技兴国永远都是市场的主旋律,酒是喝不出来中国之梦的。而市场对茅台的追捧导致资源的错配及误导从来不会是有益于经济走出低谷,今年推出的科创板无疑就是和茅台投资逻辑相悖的一种模式,但这无疑是一种引导,一种关注远方的视角,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喧嚣和泡沫。

价值的回归是漫长和曲折的,坚持理念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年坚持茅台价值投资的无疑是人生的赢家,反之,坚守中石油等的无不黯然神伤。对于价值投资,很难界定买茅台的是价值投资,买中石油的不是,但其投资的效果则大相径庭。改弦更张还是继续坚守是每个投资人都要面对的选择,未来的不确定也如同潘多拉魔盒一样蛊惑着每一个投资人。

当下,相信中石油凤凰涅槃或许是个大概率事件,而茅台还能金刚不败是个小概率事件,而投资,也就是尽量按大概率事件去做。只是,现在能从茅台的酱缸之中走出来吗?

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毅,只是不需要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