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斓馨:智慧与慈悲同行


 社群斓馨:智慧与慈悲同行。



清朝初年,常州城中出了一位魏神医,不管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人们都猜测他一定是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魏神医总是笑笑说:“世间哪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过是我对病证诊断正确,对症下药罢了。

最难得的是,魏神医对于上门求医问诊的病人,无论贫富,都能一视同仁,尽心医治,因此,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一一活菩萨。这个称号的由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魏神医曾经为了躲避战乱,跑到天宁寺出家,但寺院住持说他尘缘未尽,没有为他落发,让他做了一名行者。他在寺院参禅数年,没有成佛,却从一个无名郎中一跃成为常州城最具盛名的名医,其他的医馆经常门庭冷落,唯有他的医馆挤满了是四面八方前来求医的人。

同行中有人忍不住向他请教诀窍,魏神医坦然答道:“给人看病,要善于使用药引子。比如,乡下人来城里看病,一定要先给他食用一些点心;而贫穷的病人,不但要施舍医药,还要奉送他一些钱粮,因为……”

没等他说完,同行便拂袖而去,心中暗想:我是开医馆的,又不是慈善机构,还要送点心,送钱粮,这跟治病有什么关系?你不肯说秘诀就算了,何必要戏弄人?

魏神医只得摇摇头,无奈的苦笑。因为这确实是他行医的诀窍。乡下百姓进城来看病,要走很远的路,一定又累又饿,所以血脉十分紊乱。若是此时把脉,很难准确诊断出病症,给他用一些茶点,缓和一下精神,就能把准病情,从而精确用药,药到病除。而贫穷的病人,一般都体质虚弱,药物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在治病的同时,必须要补充营养。

这所谓的秘诀其实大家都懂,只是其他朗中没有那份慈悲心肠,不肯做罢了。



有一次,魏神医到一位危重病人家中诊脉,他走后,病人发现枕下的十辆银子不见了。那银子是病人的儿子刚刚借来的,准备给老人请医买药用的。病人的儿子听信了其他郎中的谗言,怀疑是魏神医偷拿了银子,便捧了一炷香,跪在他家门前,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想到,魏神医痛快地承认了,说道:“确有此事!我有急事需要用银子,一时手头不便,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银子。我本想今天给你父亲诊脉时,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回去,既然你发现了,我现在就送还给你。”

说完,魏神医拿出十两银子,交给了他。大家一直都认为魏神医是一个道德君子,一听此事,纷纷议论说他原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魏神医丝毫不把这些议论放在心上,每天神态自若,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半个月后,病人痊愈,在打扫病床时,从褥子底下找到了那十辆银子,这才明白冤枉了魏神医,于是,羞愧难当的父子俩双双捧香,跪倒在魏神医大门前请罪。

魏神医奇怪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那对父子磕头如捣蒜,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家的银子没有丢失,今天找到了,之前却诬陷了先生,使您蒙受了不白之冤。现在我们特意来还银子请罪,可实在不知该怎么做,才能弥补您所蒙受的冤屈?请先生重重地责罚我们吧!”

魏神医赶忙上前一步,将父子俩扶起来,真诚地说:“没关系,事情都过去了,不要再提了!”

病人的儿子不解地问:“您当初为什么不否认呢?以先生的德望,只要您说声不是、我绝不敢认为是您拿了!”

魏神医从容地说:“我给你父亲看病时,知道你们家境贫寒,那银子是借来的,对于你们来说是多么珍贵。你父亲的病情正在紧要关头,若是知道丢了银子,一定心急上火,病情很可能会恶化。所以,我说银子是我偷的,不过损害一点虚名而已,总不至于要了性命,这有什么关系呢?”

父子俩再次双双跪倒,泪流满面,磕头不止。

自此,魏神医人尽皆知,声名远播。

魏神医为了治病救人,不惜牺牲个人的名誉,这份慈悲与智慧令人折服。如果一个人只有才能,没有善心,他必定斤斤计较于小利,自然无法把才能专注于做事上。有了慈悲的善心,有了助人的念头,在做事时,就会有忘我舍我的精神,充分发挥才智,甚至激发潜能,这样就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一旦具备了过人的德行与才能,名利自然随之而来。



存善念,发善心,结善缘,做善事,得善果。做善事无须讲条件,更不要有所企求,真善之人无求无得。心中长存善念,时时提携,不思前,不想后,久而久之,善行自然流露。到那时,善中无造作,无留痕,无牵挂,一切源于本然。正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善结缘,幸福一生。

 
我是斓馨,专注社群营销落地专家,百万垂直精准社群搭建者,百度实战引流导师,各大自媒体引流高手,更多社群知识请百度【社群斓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