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时空在心理调适中的奇效
喻建国
今天大儿、我和妻一起与大孙通视频,在聊到他最近的生活和学习时,他爆了一个料:“前几天又有一位学生跳楼自杀,现在学校当局把学校内三层以上的窗户全部加栅栏。”不胜学习负担把学子压垮了,看来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问题。
大孙所在的学校是多伦多大学,能够进这所大学学习的学子原来在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都属于佼佼者,可是来到这里,相形之下矮了,甚至矮得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了。过去曾经是周围人群中大家望归的偶像,现在一下子跌落谷底,每天的遭遇使自己无法忍受,更何况前面的情况可能还要糟,只能横下一条心,与这里的一切统统拜拜,纵身一跃,一切结束。他可何曾想过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他的至亲好友,他们对他寄予厚望,他们对他恩爱有加,他的离去将会为他们带来多大的伤害。
人各有适处,此地不适,可以移地,树挪死,人挪活,这是千古名言。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应该建立一种心理调适机制,他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应及时介入。
1985年秋,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词语:心理调适。当时在社会上的心理服务名为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之为“咨询”(counseling),它反映了这样一个过程:求助者通过提供心理咨询的机构或个人获得对方运用心理学方法及其他社会方法,为自身提供心理帮助,以解决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它不是由辅导者灌输一套方法或准则给求助者,它会为求助者创设更大的空间,求助者和辅导者通过相互之间的对话或共同参与的活动,去了解彼此的想法,明白内心的感受,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机制,从而作出相应的选择或行动,用以克服成长的障碍,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更好地获得自我最佳的实现。
我现在对全世界的大学提出建立心理调适的机制又有新的意向动机:这个机制要密切关注全体学生在校的成功感和幸福感,一旦发现某学生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极速下滑,就应及时介入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将心理调适覆盖到该学生身上,包括及时让其挪系挪专业甚至挪校。
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让其可以获得一定成功感和幸福感的时空,转换时空是心理调适的大招。对于个体来说,认识这一点并践行这一点,是个体进行心理调适的最大行动。在我国古训中有很多心理调适的方略,而“树挪死,人挪活。”就是这些方略中极有价值的一个方略。在一个人平时的生活中,这一方略也可以常常使用,移动一点距离,让自己换一个时空,你失去的成功感和幸福感能够马上回到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