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二季度技术投入持续增加,三条曲线拓宽想象空间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技术为王”再度成为整个产业升级的风向标。从最近一系列互联网企业发布的Q2财报来看,但凡在技术方面保持较高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的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以京东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电商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近年来京东致力于一系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绩斐然。

在京东刚发布的Q2财报中,除收入、利润率、用户规模均保持大幅增长之外,技术研发投入更成为一大亮点。2016年京东的技术研发投入为45亿元,2017年高达67亿元,增长迅猛。然而,仅2018 Q2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了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5.46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79.8%。这也意味着继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分别创下74.5%87.2%的增速之后,京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京东依然能保持如此高速的投入增长,实属不易。或许有人会担心京东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是否过大?实际上,京东对技术投入一直有着长远的规划,不可否认的是,高技术投入会牺牲一定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京东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构建核心优势,因此相关投入一定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众所周知,京东在去年年初时提出了全面向技术转型的路线,刘强东也明确表示京东未来的方向就是要成为一家用技术打造供应链的公司。这意味着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京东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过去的一年,京东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瞻性技术进行研发和探索,在相关领域已经树立强大的竞争力。

而在应用领域,京东则围绕智能物流和智能供应链展开,从无人仓、无人车到无人机,京东都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这不仅证明京东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更重要的是,无人化设备的广泛运用大幅提升了京东的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些利好又通过财报反映了出来。 

而且,京东对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自身业务的层面,在更广泛的社会应用层面也存在极大的用武之地。以无人机为例,在刚刚过去的七月份,北京多地突降大雨,造成多个地区受灾,京东迅速成立紧急救灾小组,抽调十几名无人机工程师,同时派出三辆无人机指挥保障车、两架物流无人机和两架勘测无人机等,前往受灾地点进行灾情勘测以及应急物资运输,协助现场救援。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京东的无人机就已经成功地将药品和医疗器械送上了四川凉山州的“悬崖村”,为这个常年缺医少药的贫困村打通了快速救护通道。

通过如此广泛的应用,京东让先进的无人机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了抗险救灾的第一线,这证明京东的无人技术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准。以往很多人认为,无人化设备只是科技公司作秀而已,但京东的无人机技术不仅造福了自己,更创造了多重社会价值。

第二,通过对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京东已经完全成长为一家高科技的零售加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企业,从行业趋势来看,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通过新技术来构建竞争壁垒。目前京东在新技术的投入力度不输于BAT等巨头,取得的成绩也可媲美BAT------在今年4,京东还推出了开放人工智能平台NeuHub,提供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全面的人工智能服务。

第三,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京东三条曲线的运营模式也得到了巩固和强化。第一条曲线为3C、家电等传统的核心优势业务;第二条曲线为大客户以及生鲜等新兴业务;第三条曲线为基于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科技等驱动的零售基础设施建设。三条曲线并驾齐驱,为京东创造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可以肯定的是,依靠强大的技术为后盾,京东的各条曲线都能运作得更科学、更高效,在持续高增长的技术投入之下,京东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介绍:袁国宝,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