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


 永不疲倦的文化使者

——韩国江原传统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姜荣求访谈录

【中国文化艺术网潍坊讯】201887日—9日,第二届中韩美术交流双年展在山东潍坊举行。韩国江原传统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姜荣求先生率团出席了本次活动。开幕式上,姜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们是来学习取经的,齐白石大师和郑板桥先生是我的偶像”;在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书画的同时,他向现场的中国观众详细介绍了此次参展的韩国艺术家及其作品;展览之余,韩国客人参观了潍坊著名文化景点十笏园和万印楼。89日下午,姜先生在承办单位潍州书画院接受了中国文化艺术网记者齐乃强的独家专访。(访谈期间,韩国江原韩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义盛先生担任翻译;潍州书画院院长陈建立先生和著名花鸟画家刘和平先生陪同。

姜荣求先生(中)接受齐乃强(左)独家专访

中国文化艺术网记者齐乃强(以下简称齐乃强):欢迎您再次访问潍坊(第五次访问中国,记者注)并率团出席第二届中韩美术交流双年展,同时,对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表示感谢。今天上午,您在展览之暇,由陈建立先生和刘和平先生陪同参观了十笏园和万印楼,首先,请您谈谈对这两个文化景点的印象和感受。

韩国江原传统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姜荣求(以下简称姜荣求):感谢中国文化艺术网和您本人对本次展览的关注和支持。我也很荣幸能接受您的采访。

今天,我们参观了十笏园博物馆,这个古典花园太神奇、太美了。在潍坊能欣赏到如此具有南国风格(江南风格,记者注)的园林艺术,太幸运了。花园虽小,但布置得十分巧妙,既有假山、池塘,又有楼阁、回廊,巧妙地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碑刻。我们漫步其中,既领略了中国优秀园林的风采,又欣赏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典故和历史文物,加上导游的精彩解说,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我们还参观了万印楼(这个景点平时不对外开放,记者注),感谢陈先生的安排和接待,也感谢刘先生的全程陪同。万印楼是陈介祺先生于1850创立的,因为它珍藏过万余件文物珍品,因此称为万印楼。陈介祺先生是晚清金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金石收藏品类繁多,数量惊人,且多精品。因此,潍坊不愧为中国的金石之都。我本人的篆刻作品也有幸入选第二届“陈介祺奖”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且获奖,并和其它获奖作品一起在这里陈列,我的韩国艺术同行也为我高兴和骄傲。

齐乃强:您作为双年展的发起人之一,请介绍一下今年的第二届双年展与首届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或特色?

姜荣求:中韩两国自古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长期以来,韩国文化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在新的经济时代,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日趋频繁。双年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首届双年展20157月在山东可林奇集团文化创意园举行。展览的目的在于增进韩中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加强韩中两国艺术家的艺术交流,展示韩中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第二届与首届相比,虽然参展作品的数量大致相同,但这次入展作品的质量有很大提升,就像陈建立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今年的活动在专业性、学术性、国际性较首届有了很大提高”。这次韩国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精选了50余幅书画精品,我们还带来了韩国特色的木刻、漆器、民族服装等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驻足观赏。

陈建立(补充):中方组委会从6月份开始,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采用邀请展的方式向全国征稿,共邀请到北京、天津、山东、广东、湖北等地实力派艺术家们的作品60余幅,许多书画名家特为展览创作了精品。)

姜荣求:我要特别感谢策展人、潍州书画院院长陈建立先生,他为此次展览付出了很多努力。正是由于他的积极引荐,我们韩国的艺术家才找到一个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好平台。首届双年展的作品2017年在韩国展出时,给韩国当地的艺术爱好者大开眼界,引起重大反响,他们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赞叹不已。为此,我向中国艺术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明年,第二届参展作品将全部移到韩国展出。

齐乃强:由此看来,中韩美术交流双年展达到了预期效果和目标,发挥了促进交流的作用。我希望明年带中国艺术家和企业家到韩国去观展和交流。

姜荣求:非常欢迎。在此,我特别向您和您的家人发出访韩邀请。

陈建立、刘和平陪同姜荣求等参观十笏园

齐乃强:众所周知,毛笔书法在韩国,与在中国和日本一样,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韩国书法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韩国人从大约公元二世纪或三世纪开始使用汉字书写。即使在1446年韩国字母韩字创造出来以后,汉字仍然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直到19世纪末。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韩国书法经历的几个重要时期。

姜荣求:韩国的书法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初期。从那时候起,王室的书院和国家办的高等学堂里讲授中国文学。直到十六世纪末同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七年战争,在朝鲜半岛各地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破坏,残存的书法作品现在不到20件。幸好有为数不多的几座书法石刻被重新发现,还能看出当时的书法艺术高度及受中国非草体文字的影响。

其后,经历了新罗时代和高丽时代。在新罗时代,由于崇尚中国唐朝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书法家,如金生、崔致远等,他们的字体基本上追随中国书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和王羲之。在高丽时代,统治者仿效中国,采用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科举制,命题作文与书法尤为重要。佛教作为国教而昌盛,留下了丰富的墓碑、木刻印版的和手抄的佛经、铭文以及石碑。久负盛名的书法大师有李岩、李齐贤,具足达和韩允。这期间中国的书画大师赵孟頫的书法笔触典雅灵秀,颇受崇尚,并长期成为韩国书法的基本主流。

十九世纪后,出现了伟大的实学派书法家金正喜,他建立了秋史体的风格。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日本书法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使用韩国字母书写成为新趋势。但汉字书法一直是传统书法的主流。

齐乃强:姜先生,您擅长毛笔书法和四君子文人画(在此指梅兰菊竹,记者注),此次展览您创作了书法作品。中国有句名言:“书画同源”。您是如何理解和实践的?

姜荣求:早期我偏重书法,后来专攻文人画。我的书法远不如我的绘画。当然,在绘画中我经常会用到一些书法技巧。韩国绘画分为枣纯绘画和实用性绘画。韩国绘画多与儒教、道教、佛教和萨满教的题材有关,与韩国所处的时代有关。韩国绘画虽然也有人物画、山水画之分,但与中国的传统国画比较相差甚远。韩国绘画受日本浮世绘影响较大,偏重于浓色彩,不讲究墨分五色,书法和绘画的结构也有所不同。韩国的油画颇具古典写实风格,但与俄罗斯、西方相比,又有所不同。最近4050年以来,年轻人较多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艺术,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倾向。相比而言,中国的国画较为保守和传统。

齐乃强:您在开展仪式的致辞中曾提到齐白石先生和郑板桥先生两位大师。您每次来潍坊都会去郑板桥纪念馆参观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姜荣求:我每次接触到中国书画大师的伟大作品,都充满无比的敬意,这些作品达到了艺术上的巅峰。齐白石先生被称为“东洋的毕加索”(指东方的毕加索,记者注)。我每次到潍坊一定会去郑板桥纪念馆参观,虽然我们的语言不通,但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每次看到大师们的作品,总觉得可以汲取的营养取之不尽,每次都有不同的新鲜感和澎湃感。这些作品充满了一种艺术精神和灵魂,所以说,我们是来学习和取经的。我们来潍坊参加第二届中韩美术交流双年展的目的也是来向中国的艺术同行学习的,希望借助双年展这个很好的平台,更多的向刘和平先生这样当地的书画名家学习和交流。刘先生曾到韩国艺术访问,受到当地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和极大尊重。我衷心希望韩中艺术家们能连成一条心,共同促进两国书画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我们的友谊长久到永远。

齐乃强:再次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为您准备了两份礼物《赵孟頫行书集》和《赵孟頫小楷书道德经》,希望您能喜欢。

姜荣求:谢谢。我也画了幅小品《幽谷美人》,送给您。

附:姜荣求简介:1959年出生于大韩民国江原道原州,号雪邨、七齐,现任江原传统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大韩民国美术协会理事、国际书画教育研究所所长、民族史观高等学校教师。

姜荣求先生近影

 

姜荣求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