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哪些?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道难题,中小企业天生具有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特点,信息不对称更会加剧此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了解甚少或利用不善,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今年召开的杭州G20峰会上,中小企业融资的话题再次被提出并受到各方热烈讨论。《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被提交到会上讨论,在这个文件中,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推广各国成功的改革经验,设计了相关的自评估框架,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李江涛教授在给河北某塑业公司做咨询调研时发现,融资已经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甚至一度发不出工资,面临着资金匮乏及资金链断裂的极大危险。

河北某塑业公司是典型的中小企业,员工100人左右,主要生产医药内托和片材,年销量在1800万左右,在当地属于规模较大的生产型企业。由于药品包装行业属于薄利多销,面临着严苛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之中小企业一贯忽视内部管理,厂区建设、设备维护更新、员工激励等一系列直接关乎生产效益的问题都没有得到重视,造成目前生产成本降不下去,企业效益节节下降,而近期管理层的一次投资决策失误,最终导致公司面临资金严重匮乏的困境。虽然在市场方面仍有竞争力,但由于现金流断裂导致订单不敢接,企业发展严重受阻。

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

李江涛教授指出,企业没有现金,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没法生存。曾经一个星期之内,巨人集团迅速地垮了,并且欠下了两个亿的债务,从休克到死亡,过程非常短。十几年前的民营企业,现在还活着的不到20%,主要问题其实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财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紧张,最后资金链断裂。

李江涛教授进一步说明,企业要避免现金流断裂,首先要对现金流管理上升到战略性思维,要根据企业所处不同的生命周期实施不同的现金流管理策略,以确保企业内部现金流足以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河北某塑业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现金流战略体系,管理者对现金流管理中应该承担的职责模糊不清。没有重视现金流的日常管理,例如对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应收账款的周期等问题没有加以重视。近期的一次投资决策上的失误直接造成现金流量断裂。由于投资失误,导致投入项目的资金无法回笼,造成投资回报不及时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

河北某塑业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李江涛教授分析道,融资渠道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就是企业利用自身的积累(折旧、留存收益)直接转化为投资,由于目前资金匮乏,所以这条路走不通;二是外援融资,就是借助外部力量达到吸收资本的目的。而外援融资又可以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所谓债务融资一般就是指银行贷款,但是目前银行给与中小企业的贷款却十分有限,贷款资质条件审核十分苛刻,抵押担保又造成融资成本太高,所以这条路又很难。所谓股权融资就是指出让部分股权来达到融资的目的,例如上市(IPO)、私募股权融资(PE)、股权质押贷款、股权转让或稀释。上市需要的条件太高,而股权质押贷款可以操作,包括股权转让,在保证原有总量不变的框架内转让部分股权。而股权稀释指的是增发扩股,原有股东持股比例会降低,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渠道。

面对资金匮乏而引发的融资问题,李江涛教授从专业角度对企业作出了针对性分析,为企业明晰了融资渠道。在李教授领导下的立心咨询团队对泊头市某塑业公司进行系统梳理后,在内部管理、薪资制度、设备资产管理以及融资渠道等问题上给与了专业而详尽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整套的研究报告。在立心的咨询指导下,企业发展运转逐步完善,最终摆脱了资金困境,获得全新的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