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明代冯梦龙《智囊》记载: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
韩非:伯夷、叔齐,世人都称颂其“高义”,韩非说:“如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无益之臣也。”恬淡者,世之所引重也,而韩非认为可杀:“彼不事天子,不友诸侯,不求人,亦不从人之求,是不可以赏罚劝禁者也。如无益之马,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如此者,不令之民也。”
司马昭:嵇康因为不听招呼,不想做官,得罪了同僚和司马昭,他被押上刑场的罪状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这个罪状留在历史里,变成所有人的共同罪状。
朱元璋: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记载: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发布命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也,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