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与途径(下)王先琳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二)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三)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综合措施
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不能孤立进行,应结合“清明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知识问答、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图片展览、红色实践活动、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地方民俗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
具体方案一是充分发挥全国红色文化博物馆、展馆、展厅的作用,优化展陈内容,改进展陈方式,综合运用实物、照片、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景观、影像等多种形式,适度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做好红色文化的展览展示。
二是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及所属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平台,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纪念日、重要革命历史人物诞辰周年等为契机,开设“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记忆”等为主题的专题专栏、言论评论、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报道,推动红色文化有效传播。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等传播方式,提升参与度和影响力。
三是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红色文化因素,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有计划地培育和建设一批革命历史类、党史教育类和国防教育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传播教育功能。
四是开设地方红色文化专题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教材和新课堂,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五是建立红色文化设施、遗址、教育基地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的共建共享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部队官兵前往瞻仰和参观学习,开展缅怀祭扫、升国旗仪式、成人礼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开展冬令营、夏令营、体验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是围绕重大革命历史节点,依托红色文化实施、遗址和基地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以“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记忆”等为主题的重大庆典仪式、展演、展览等活动。利用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文艺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等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七是实施红色文化文艺创作工程,大力实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和文学作品创作生产,推动红色文化与不同艺术门类相互融合,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文艺精品力作。组织创作一批革命的红色人物和相关红色文化历史为题材的影视、戏剧、话剧、广播剧和小说等优秀文艺作品。
开展红色文化征歌评选活动,打造一批优秀红色歌曲作品,并推荐优秀歌曲纳入“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
以红色人物、红色遗址、红色事件为主旨,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书画展示展览活动。
八是研究实施红色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和引导各文艺门类推出一批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文化网络原创作品,将优秀红色文化网络文艺作品纳入文艺发展基金评选资助扶持项目,推动本土红色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
鼓励支持网络动漫企业开发出品一批反映红色文化的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动漫衍生品等文化产品。
九是加大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扶持力度,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规划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精品线路与精品景区,培育生成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和产品,激活红色旅游市场,以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方式传播推广红色文化,使人们从红色旅游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
突出红色旅游品牌基地的示范效应,推动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
扶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做好红色文化与古民俗建筑、绿色生态农业资源整合这篇大文章,通过常规线路加红色景点的方式,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红带古、红古结合,以红推绿、红绿相映,让人们在休闲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同时铭记红色传奇、感悟红色精神。
突出“红色+文化遗产”特色,规划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与周边地区红色景区相联接,共同构建红色旅游专线,推动红色旅游互动发展。
十是打造红色文化保障措施,突出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把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纳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政策和保障机制,按照相关规定,加大对红色文化旧址、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文化事业建设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物保护和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等,安排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经费。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支持政策,对基地的重点改陈布展项目给予资助。进一步发挥文艺发展基金、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等政策导向作用,对优秀红色文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保护开发。
十一是建立完善红色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把培育红色文化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来。
十二是要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统一谋划、统一管理、统一提升,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依托现存红色革命遗址,充分挖掘优秀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启动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数据的采集与储存,盘活红色资源,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提供强有力的素材支撑。
总之,红色文化自信源于其所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新时代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精神的传承。
弘扬红色文化,要按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负责抓好工作,着力打造红色品牌,有效激活红色文化资源。
要对红色文化产品进行市场细分,打造红色文化精细化产品,注重红色文化产品包装;要科学推动红色旅游业发展,以红色文化为内容,以红色旅游经典路线、景区为载体,规范红色旅游市场秩序,注重红色旅游景点人文精神内涵的开发利用,从而有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实现红色文化的责任担当。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 中裕冠集团品牌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品牌理念研究所所长、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资深培训导师、策划师和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推广专家;著有《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品绩产生奇迹》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