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暂时偃旗息鼓,有叫好的声音,认为可能是两败俱伤的“贸易战”终于止歇,也有部分人失望,认为中国让渡了过多利益,贸易未战就低头了。是耶非耶?也说两句个人观点。
客观地说,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各自就作了让步。首先就意愿来看,两国都不希望“贸易战”真正开打;因为要解决贸易顺差这一美方最大关切,中国的让步的确是更多一点——从进口农产品到技术与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中国携巨大市场需求这一禀赋优势,以及多年结合的巨大外汇储备,再次以启动“买买买”的方式,来实质迎合美方关切。而鉴于中美农业之间的巨大差距、某些农产品(例如大豆)已经对中国相关产品和产业链产生了巨大巅复性冲击,中国在农产品等方面的购买多少有一些无耐,这种冲击之失,如何进行相关得益方面的计算与衡量,就需要进行辩证地客观认识和冷静分析了。(美国农业部门存在巨大政府补贴,而却要求中国对自己的企业不能进行补贴;还有顺差也体现出经济结构整体竞争力方面的问题,美国不反思自己,不问原因,只看结果,都体现出它的霸道)
得在何处?
目前来看,鉴于中美两国在制造业核心与关键技术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国的让步依旧可以认为是在为这些领域的努力追进留出时间。美国对中兴通讯的重手打击,让国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看到技术实力方面的巨大差距,也让一些一度高涨的摩拳擦掌、喊打喊杀的狂热情绪大幅降温,这是理性的回归,虽然是出于无耐。
核心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事实说明,中国虽然有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就产值而言已经成为了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但是“大”并不预示着“强”,中国显然离制造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而核心关键技术方面的差距,以及体系标准方面的差距,正是中国与先进水平的实质差距所在,都需要时间继续追进。
另一个不对等差距是人民币与美元的货币地位方面的,不要忘了,中国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构成是美元,什么时候会反过来,人民币成为美元的外汇储备货币?
源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安排,美元一直被人称为“美金”,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已经将近五十年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延续这一称谓,那是因为美元依旧还被是世界普遍接受成为硬通货,如果哪一天人民币就像美金一样的被广泛接受而享有这一声誉,那才说明中国成为真正的金融强国。货币是最能直接体现一国实力的象征,金融强国,自然也是经济强国。
所以笔者一直期盼与呼吁有一天能成为“人民金”。当然,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经济的,科技的,制度层面的,社会思想层面的。
上述差距,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根本就不是对等的。中国目前,无论在技术、经济甚至在价值观议题方面都还是弱者,因此斗气不该是理性所为(当然任何时候斗气都不是理性所为)。弱者应当砥砺以行,低头忍耐,少叫板,方为理性。当然,退让是双方的,美国也有让步,比如声明中的开放自身市场的表述等。同时,退让也不是没有原则和底线,核心利益是需要坚守的底线。在核心利益方面仍应当讲气节,但气节并不是斗气。
(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有人从三个层次进行总结划分:一是政治、制度与社会的稳定,二是主权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三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参考参考。)
所以总结而言,个人认为中美两国贸易“止战”,值得肯定;虽然,“止战”是暂停还是终止,还须看后续一系列细节落实方面的互动博弈。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