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老师的异端经济学研究坚持下来是个奇迹


 

    有热心网友问,苗老师,陈平教授是物理学家兼经济学家,最近他有一篇文章《经济学的七大困惑》,由于您也是物理出身的经济学家,能否给予评价?第二个问题,陈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物理学博士,博士论文是“非线性动力学与经济周期理论”,导师是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教授,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那么,您对这方面知识有了解吗?第三个问题,看陈先生的履历,先是师从德克萨斯大学普里戈金教授研究非平衡物理学、非线性演化动力学、与复杂系统科学,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普里戈金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中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后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那么,他在研究层次上,是否高过纯粹的经济学家?

    我苗实回复道,第一个问题,这个文章,我仔细看了。说实话,我在物理学上只达到本科水平,与物理学博士尚且有很大距离,就更不要说与物理学家了。还有,我2001年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本科班毕业到现在,一门心思用在了学习研究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上面,再没有时间去翻物理学书本,以致于过去掌握的大多物理学知识已经还给物理学老师了。所以,陈老师的文章,只有一少部分,我看懂了,大部分并没有看懂,难以给出准确评价。但是,关于物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我可以谈几点。其一,物理学采用了科学抽象的模型分析方法,经济学也在采用科学抽象的模型分析方法,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其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系统,是人对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系统,是人对人,这是二者不同的第一点。其三,物理学的论证,除了数学证明,还有可控实验验证,是双层论证,经济学上的论证,除了数学证明,没有可控实验验证,是单层论证,这是二者不同的第二点。那么,物理学的某些方法,尽管研究物质系统可以,但是是否可以延伸到经济学上直接研究社会系统,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是前沿问题,复杂问题,超级问题。与此同时,正因为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罕见其人,投入严重不足,以致于掉进了“自言自语,无人理睬”的陷阱而无法自拔。毕竟,没有明确的参考系,难以评定考核。所以,陈平老师这样的跨学科研究,类似的异端经济学研究,相当不容易,难能可贵。很早以前,我也尝试过用物理学思维研究经济学。但是,我立即发现,这样做的结果,与纯粹的经济学家难以对话。毕竟,纯粹的经济学家是正儿八经的经济学思维,属于与物理学思维不同的系统。所以,我就很快放弃了这种尝试,直接用经济学思维学习研究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一直到成为目前的著名农民经济学家,将来也不会变,还是会坚守经济学思维。第二个问题,耗散结构理论,这门课,我修过,了解一点吧。当时,物理学老师听说我研究经济,就很热情地给我介绍说,耗散结构理论,也可以研究经济,让我好好学。但是,我认真学完后发现,完全不一样。准确地说,我研究的是经济学,而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的是经济,虽然经济与经济学,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区别可大了,经济学是一套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经济是社会经济活动,一个是本质,一个是现象。第三个问题,陈老师在研究层次上,是否高过纯粹的经济学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纯粹的经济学家几乎不懂物理学,陈老师当然是高过他们了。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陈老师做这种异端研究,与纯粹经济学家相比,孰高孰低,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