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现神奇“佛光”,伊川也曾出现过。

2011年10月13日上午10时许,一件令人称奇的天象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安乐佳城稍偏东南的上空,一轮圆圆的彩色光环围绕太阳闪耀着彩光。
邵雍千年诞辰纪念盛典安乐佳城日晕实拍
日晕是高空冰晶云流受日光照耀折射而出现的自然现象,但恰在这个时刻出现,自然会令大家高兴而兴奋。罕见的日晕,在整个盛典进行过程中竟然长达一个多小时,直到典礼结束。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奇祥瑞天象,为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大会暨邵雍像揭幕仪式增添了吉祥喜庆气氛。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圆圆的日晕光环中间,又出现一条直线云带,将圆环一分为二。如果说圆环象征月窟〇,那么直线云带岂不正是象征天根Ⅰ,大家都说,邵雍的天根月窟二进制数码理论为世界带来无限的福音,他泄露了天机,上天很清楚啊。
看来古书所说的“天垂象,定吉凶”,并非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在场的人都认为此天象属大吉之兆,祝福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我站在尚无揭开红绸的邵雍立像西北方,镜头对准邵雍像头顶上的日晕拍照,此时圆圆日晕光环与直云带那月窟〇天根Ⅰ形象分外清晰。或许是红绸蒙着的邵雍也忍不住要早一点看看这千年等一回的奇景,便使一点微风撩开红绸,露出些许缝隙,先睹为快。我急忙按下相机快门,定格历史瞬间:
进一步精细调焦,图像更为清晰:
参加邵雍千年诞辰盛典的贵宾邵华泽先生,是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中将。邵华泽与夫人,目睹千年诞辰盛典又喜逢此祥瑞景象,很高兴。两位老人站在柏树下,背后恰好是日晕光环,虽然是逆光,人像不太清晰,但机会难得,我赶紧按下相机快门留下纪念:
目睹邵雍诞辰千年大会盛况,邵华泽先生很兴奋,很激动,他与洛阳市社科联主席李占营先生(左)聊的美色飞舞,很是投机:
邵华泽(右)仔细叮嘱伊川县委书记,要充分挖掘伊川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搞好规划,,创出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正在拍照中,一位参加纪念大会但暂时不能到近前的好友发来短信说,“邵华泽竟然与身后的邵雍铜像面部表情、脸型、眉眼、嘴巴、鼻梁、下巴、耳朵等为何惊人的一致,问设计师是否参考了邵华泽的像?”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中将邵华泽先生。
邵雍塑像设计并没有参考任何人的像,而是以《邵子家谱》所载宋先儒康节新安伯邵夫子像为蓝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及美术界从事雕塑的多位朋友创意设计,敬献一片爱心而又不让留名的好心人赞助,由享誉海内外的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制作捐赠。模型制作出来后,拍摄出多方位图片,用电脑将模型塑像与《邵子家谱》上的邵雍像原图重叠比对,又请多位雕塑专家反复修改达六十余次,把雕塑匠人气的不行,几乎因为“反复不厌其烦”的修改,说要不干了。但为了达到最接近原图的效果,坚持精益求精。伊川县邵雍千年诞辰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敬立。
邵雍塑像底座上镶嵌的石匾上所刻的“邵雍”二字,选用邵雍的亲笔字,即他为祖士衡書丹的墓志铭落款“伊川邵雍書丹并篆盖”中的“邵雍”二字
1994年邵雍983周年时,我曾组织过纪念活动,当时请邵华泽为邵雍写过“岁月易凋谢,善恶难湮沦”题词,邵先生这个题词选自邵雍《伊川击壤集川上南望伊川》:“山留禹凿门,川阁尧水痕。古人不复见,古迹尚或存。岁月易凋谢,善恶难湮沦。无做近名事,强邀世俗尊。”还有唐明邦先生题词“易理精深无穷,贵在学以致用”
两通碑立在安乐佳城山门前西侧已17年了。
邵华泽先生目睹此碑,感概万千。他说,才十多年,上面的字怎么就不清楚了呢?我回答说,由于没加碑楼,春夏秋冬风吹日晒,加上大气中各种污染物进入雨水,会有一定酸性腐蚀。先生对陪同的伊川县有关领导叮嘱说,一定要特别加强对一切石刻文物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