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两会e案二」呼吁尽快完善、恢复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
(请别发公众号)1月18日,媒体报道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一家民营医院,农村老人前来就诊只需缴纳100元钱,即可在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包吃包住。一周之后,还有车辆负责将老人送回家。而所有一切,只需患病老人将自己的社保卡抵押在医院。
此前,我们总以为“骗保”仅局限于民营医院和一些地级市的区属医院,但十分遗憾的是,本应财务制度规范的大医院也同样存在“骗保”问题。1月19日,新华社以《暗访医院骗保黑幕:住院拿药像点菜》为题,并配有视频,报道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只要有社保卡,得什么病、拿什么药、谁来体检,都可由患者“点单”。为了套取医保资金,该院医护人员在检查、诊断、住院等环节大肆造假等“骗保”行为。
应该说,为了遏制业已疯狂的“骗保”行为,各级政府也采取过很多措施,但“骗保”行为有增无减,甚至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骗保”问题之所以久治不愈,甚至触目惊心,就因为我们的监控手段还不够科学,以业务主管部门去查处“骗保”,也容易滋生腐败,难免狼狈为奸。
为有效遏制“骗保”腐败,同时有效遏制药品及医疗耗材“虚价”,笔者呼吁通过完善电子监控系统,让药品及高值医疗耗材全程置于监管范围,即在通过完善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后,全面恢复使用升级版的药品、耗材电子监管码。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不应与普通商品同等对待,必须实施特别监管。2016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部分药企担心阿里健康独家运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公平竞争、信息安全等问题无法得到保证为由,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规定。可十分遗憾的是,药品电子监管制度被叫停两年后,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可替代的药品追溯体系,令药品市场乱上加乱,不仅药价猛涨,“骗保”更是司空见惯。
正是鉴于目前药品监管“真空”,笔者建议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导建设药品监控信息系统,完善并重新启用电子监管码。新的电子监管码至少囊括基本药物制度划定的所有品种、医保资金报销的所有药品及常用高值医疗耗材,从药品、医疗耗材原料采购开始,到药品、高值耗材流通各环节,再到使用药品、高值耗材的患者,直至医保报销环节,完成全覆盖。
由于这将是一个完整的闭合体系,只有进入系统的药品、高值医疗耗材,才有可能进入医保报销最后一关。届时,除极少数不使用医保卡的药品、医疗耗材消费外,此前必须进入医保报销系统的“虚拟用药”、“虚拟使用高值耗材”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挂床”等套取医保行为也将难以实现。
推行升级版的药品、耗材电子监管码之后,通过对药品、高值医疗耗材消耗进行大数据分析,对胡乱开处方的医生也多了一份约束,不但可以有效遏制“大处方”泛滥,还可以有效消除“一人住院,全家免费医疗”的漏洞,甚至可为税务机关提供部分涉税信息。
此外,推行升级版的药品、高值医疗耗材电子监管码后,药品、高值医疗耗材在每个环节的价格便一目了然,即可轻松实现LKQ总L在GWY常务会上的要求:要加快建立药品价格可追溯机制。一方面跟踪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另一方面推动药品价格信息公开,使药价“透明化”。
一旦这个可追溯机制建立起来,中国医保中的药品、高值医疗耗材金额将大幅度降低,届时可增加参保人员报销比例、放宽报销范围,普通患者将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我的公众号为“zhoupengan1”)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