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立钧成资深专利代理人
● 擅长领域:通信、计算机、电子及自动化等。
● 负责国内外专利申请业务,包括专利检索、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翻译,专利审查意见答复以及专利申请的复审等。
尽管在提交专利申请时,申请人可能已经布局了一系列从权或是已经在说明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专利申请的关键点,但是在审查过程中,作为专利代理人,还是经常会陷入是以较小的保护范围尽快获得授权,亦或是据理力争以维持较大的保护范围这样的两难之地。
OMG!很纠结?且慢,这一情况可以通过灵活利用欧洲专利局的辅助请求而得以缓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在欧洲专利审查、异议和限制程序中,均允许当事人同时提交主请求(Main Request)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助请求(Auxiliary Request)。欧洲专利审查部门对于主请求及辅助请求的一般审查原则是:一旦主请求被认为是可授权的,那么所有辅助请求将被忽略;而如果一旦主请求不被接受,那么审查部门将依照辅助请求的次序,从低到高依次审查,一旦一个辅助请求被认为是可授权的,那么随后的更高次序(higher-ranking)的辅助请求将被忽略。因此,申请人若要提出多个辅助请求,务必要谨慎布局各辅助请求,并明确其次序,以免延长审查周期。
那么,辅助请求虽然好,究竟如何用会比较好呢?事实上,对于辅助请求的应用,不应一概而论,而是应视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适用较为妥当。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且听小编例举一二。
以审查程序为例,在答复欧洲专利审查部门的相关审查意见通知书时,若申请人不想修改权利要求,但又担心这种操作会被直接驳回,此时不妨提交一个未修改在审权利要求的主请求,以该具有较大保护范围的权利要求来争辩专利申请的可专利性,同时再提交一个或多个具有较小保护范围的辅助请求,以留有退路,避免审查员直接驳回该专利申请。因此,当申请人对于以较大范围的权利要求争辩的信心不足时,考虑提出辅助请求不失为一上选良策。
另外,若申请人对于权利要求的修改方案没有十足把握,也可利用辅助请求较早地了解审查员的倾向性意见。例如,可以在主请求中以较为上位的方式(例如,根据说明书)新加入某一特征,并同时在辅助请求中采用较为下位的方式细化该特征,从而便可通过一次交流就了解到审查员对于该特征的接受程度,而无须采用多次试探,逐步细化的方式了解审查员的意图。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担心,若审查部门不接受主请求而继续审查辅助请求,最终导致申请人仅以较小的保护范围来获得授权,那么申请人是否还有机会再获得较大的保护范围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申请人完全可以先以辅助请求获得授权,然后再对审查部门针对主请求做出的驳回决定进行上诉,从而有机会争取到更大的保护范围。
结合辅助请求,不仅可以加快审查进度,还可较大程度地保护申请人的利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相比较而言,在中国目前的专利实践中,并不存在辅助请求程序,申请人如果坚持不修改权利要求,专利申请被直接驳回的风险较大,而驳回之后若想再修改权利要求,通常需要进入复审程序,耗时耗力,确实不如辅助请求这样便捷。辅助请求并非强制性程序,若申请人对于权利要求的修改方案很有把握,则只提主请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