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年龄段学习生活涉及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个体不同年龄段学习生活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0——3岁年龄段学习生活涉及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喻建国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生活,在现今社会中几乎全世界都有基本相同的格局。

03岁为婴幼儿教育,3岁至7岁为学前教育,7岁至11岁是小学教育,11岁—12岁至17岁—18岁乃中学教育,17岁—18岁以后接受高等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与少年所接受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展现,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接受教育为的是要让儿童和少年们具备健康的体魄、成熟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科学的思维,保证人类能够在社会和宇宙的发展和延绵中,致力于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少年各有他们生理上的特点,教育应该根据这些生理特点展开,

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0
3岁的早期教育主要是为婴幼儿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能力。03岁的早期教育肩负着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有效开发智能;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施加良好的影响,对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人自出生以后就具备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这些能力就会受到抹杀,就会阻碍其良好的发展。正如蒙特梭利所言:“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动。在0——3岁儿童的教育中要多让婴幼儿东看西看,并恰当使其手眼配合,除了场景还可提供美术画面;要让婴幼儿多听,听可刺激神经中枢,听可激发运动,西洋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可以提供有效的听的教材,另外还可配以鸟鸣虫叫微风摇弋的声响;要让儿童多闻,各种花香草嗅都可一一献艺,但切忌过量;要让儿童多尝,甜酸苦辣,各种滋味,尽量遍尝;要让儿童多触摸,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制品都让儿童触摸,只要不会伤及儿童的可供触摸的物品都可以让儿童触摸,甚至在严加防范基础上提供可伤物品的触摸;要让儿童多动,刺激儿童爱好探索,喜欢动手动脚,并使其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一定量可以满足好奇的动手动脚能够使儿童的情绪获得满足,智慧也会在其中获得迸发。

03岁是婴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要创造机会和婴幼儿用语言进行交流,过去总以为不要讲得太深,认为婴幼儿会听不懂,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实际情况是有些大人们自觉很深的词汇,婴幼儿也照样能够听懂,领会得恰到好处。
   3岁是记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要让儿童们多多接触数字,这对儿童们今后对数学的敏感和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婴幼儿时期获得的有益刺激越多就意味着他们的经验越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实践证明早期教育越丰富被教育的婴幼儿大脑的效率今后将越高,其获得的每一份经验都会强化大脑的神经细胞,成为永久的记忆。
  越是主动发展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会较高,得意的神情常会自然流露,发脾气的机会也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