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静适任挥洒
喻建国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的名言。“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路葵。”表述了“习静”的一种功夫和修养。静可以储能,人的能量常常通过静蓄,在安静中积蓄自己的能量,待动时可以爆发而出。人在思考时也需要静,平心静气,超然物外,心不旁骛,专心致志。远虑更需静思。
自然入定神魂守。意念集中,专注合一,外念全消,自然地进入内在的定态,神魂固守,凝住体内。此时一个人好似凝固了,好似不再有变动。静透注身体内外,一切似乎都停止了。习静和守静十分需要自然入定,人们在投入远虑和深考时也十分需要自然入定。
遍收正气采精华。天地之正气环绕体外,用心吸附,全数收入体内,此气充满能量与活力,乃天地之精华。收气的过程是充电的过程,是获得活力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人们吸收各种场能的一种功夫,是在静中的一种神操,无静无以遍收正气,当然也就无以采纳精华了。
聚精成层一晶片。将收入之正气,广采之精华,汇聚成一层面积可复盖双肩、可复盖头顶的正气层,薄如晶片,晶莹剔透,此晶片可输出能量,可输出活力,形成一种重要的工具。人在守静时也就在凝注这一晶片,为这一晶片输入各种场能。
神清脑明亮堂堂。正气层开始时,水平置于头顶,并慢慢地由头顶降至头颈,所过之处,输出能量,输出活力,扫荡存在于脑部的烦恼与引起疾病的原因,从而神清脑明,满脑亮堂亮堂。此时开展远虑和深思,洞见自是十分明晰,思虑所到之处绝非一般见识。
学习也需要守静,乱哄哄,烦躁躁,无以学习,因为学习是绝对需要深思和远虑的。学习中需要的认识和理解全部仰仗深思和远虑,没有深思和远虑也就没有认识和理解。认识的深刻和全面,理解的深入和透彻,全部依靠深思和远虑开路,也完全需要守静来加以保证。
本人在三十多年前创立了一套动静交替激抑心理自我调适系统,这个系统最后的一套名为“静适”,充分展示了守静的全部功底,在操练这一套动作时正气层通过头顶,往下沉运,由双肩进入上身,继续往下沉扫时,通过胸部,通过腹部,通过大腿,通过小腿,进入脚部,最后由脚底的涌泉穴流入大地。另有一路则从上身往下沉扫时,由上臂沉扫至肘,沉扫至腕,至掌,由十指穿入大气。正气遍及身体各个部分,无一处遗漏。
运作“静适”后,人的精神倍增,神思敏捷,学习的吸收力特别强,理解也十分深刻和敏锐,在发展思维和研究问题时,常常会神来妙思蜂拥而至,应接不暇。因守静而爆发的能量实在是惊人。
“守静乃真功,静适成方法。动静交相起抑激,万象自成拓。妙计涌胸头,智慧呈雄码。运作持能厚累达,任由人挥洒。”调寄《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