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举进场 国内资金为何按兵不动?


 

 
    近期沪深股市出现反弹,但上证指数在前期却创出2644点新低。股指创出新低的背后,本质上是市场资金在大肆出逃的结果。与国内投资者纷纷弃“A”而逃不同,外资正在大举进场。如此背离的景象,确实值得投资者反思。
 
    根据海通证券的估算,截止今年7月底,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约占6%。然而,就在今年年初,这一比例也仅为2%。可见,外资在加速进入A股。事实上,近段时间关于外资加紧进场的新闻已让市场产生了审美疲劳。特别是在放宽北向资金的额度限制、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之后,外资跑步进场的迹象更加明显。
 
    外资持有A股市值占比6%,相对于外资在日本、韩国市场,这一比例其实并不高。不过,如果注意到是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其持股从例从2%提升至6%,则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了。如果说像A股纳入MSCI指数,相关指数基金有被动配置A股的要求的话,那么其他外资的进场,其性质则完全不一样。显然,外资是看到了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自2015年A股产生异常波动后,沪深股市即步入长期的低迷,特别是今年以来,在GDP增速放缓、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在新股IPO常态化,限售股疯狂套现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不断下跌,上证指数也不断创出年内新低。而个股的大幅下跌,客观上也为外资的大举扫货创造了时机。
 
    一边是国内投资者的大肆出逃行为,一边是外资的携巨资买入股票,冰火两重天的背后,其实凸显出国内投资者对于A股信心严重不足。事实上,自诞生以来,A股市场就表现出“牛”短“熊”长的特性,个中既有制度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其实也有投资者对于股市缺乏信心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对市场丧失了信心,我们才会看到国内投资者不顾股价的下跌也要出逃的惨况。
 
    另一方面,也与A股严重的投机氛围关系密切。事实上,在股指处于2700点一线时,从沪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看,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此时,理应是投资者进场布局的时候,而绝非甩卖股票的时候,但股指不断创出新低,既说明投资者对于市场缺乏信心,客观上也折射其投机的习性。
 
    A股市场常常会出现“外资抄底论”,其实外资能否抄底,背后的因素是很多的。退一步讲,外资在抄底时,国内投资者也可以跟进抄底。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在外资抄底的同时,国内投资者却在出逃,也给外资抄到更低的底部创造了条件。
 
    要改变内资出逃,外资加速进场的状况,个人以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切实改变A股市场圈钱市的错误定位,将股市打造成为兼具融资与投资功能的场所。去年新股发行数量达438家,在A股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如此密集圈钱,不仅导致市场不堪重负,给市场资金面形成巨大的压力,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今年以来,虽然股市持续低迷,但IPO“常态化”依然如故,这一切都是圈钱市的必然结果。
 
    其次,进一步约束解禁限售股的套现行为。限售股套现,已经成为A股市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而且,随着挂牌的新股越多,所产生的限售股也越来越多。限售股在市场上所形成的压力,不仅有资金面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此前证监会虽然对限售股的套现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显然远远不够。此外,要严打市场上的违规行为,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国庆长假前上证指数收于2800点之上,但重塑投资者的信心显然更为重要。否则,股指再创新低也并非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变股市错误定位、约束解禁限售股的套现行为,以及严打市场上的违规行为,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就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