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 确认人与世界关系先确认人脑进化程度
让我们一步步看清楚是个什么惊喜。
其一,自20世纪初全球科学技术向离开知觉的微观领域和外太空领域全面进军开始,现代人脑在响应新科技方面的进展速度几乎是50年一大变。到了20世纪下半叶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此时大自然之于现代人除了大地震、大飓风、大碰撞、大海啸等罕见的几种灾难还无能为力外,包括艾滋病那种难以控制的疾病也找到了可控办法。这无异于是说,现代人的力量在自然力面前已然不同于19世纪末以前的智人种群——为了控制疟疾传播曾与蚊虫叮咬苦苦周旋数百年那种低能水平了。
其二,自20世纪初全球科学技术向离开知觉的微观领域和外太空领域全面进军开始,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方式开始显著地呈现两种方式。——为了把“两种方式”阐述清楚,让我们先界定一下整个物质世界的不同运动方式。
本书把先于智人种群出现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合并称之为“物质初级运动方式”。把智人群种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构成的新型运动关系统称为“物质高级运动方式”,包括人工信息方式。自然界的初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本原,是先有的初级运动孕育了生命和人类,然后,才会有人与客观世界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方式”。
但目前,上述高级运动方式又正在分为两种表现。
一种表现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世界从传统的“被动高级运动方式”中逐步分离出了更高一级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表现为:依靠现代人脑优秀响应条件的能动性、首发性和先导性,主动寻找那些可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新途径,而不再是单纯被动依赖眼前社会实践的急需而寻找解决方案。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集中本国大批顶极科技人才全力瞄准当代科技前沿探索领域,科学家正在日以继夜地向物质世界的两极——宏观与微观推进探索和认知。这种探索发生之初与眼前的社会实践需要没有直接联系。
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那些汇集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大批科学家,他们没有物质生活条件匮乏之忧虑,也没有某个生产实践急需所指向的应用课题,更没有受之于尽快去应对市场价值所期盼的科研动力。然而,那些先驱者却在以各自对离开知觉的“外在世界”所拥有的高度热情和敏锐的响应条件展开着不知疲倦的思维和探索。
从科学发展大势和主流方向看,任何一种重大科学发现在为某个国家所拥有所独占前,实际上,所有置身前沿领域的科学家并未具体地代表任何市场竞争者利益和任何眼前物质利益。很多基础项目也无法被眼前的社会实践所推动,相反则有可能被现有的局部利益所需向后拖。眼前的现实的困境,常常是人脑响应未知和未来的干扰力。
比如“纳米技术”探索之初,无人知道它与人类社会有何种关系、与人们未来的日常生活可享用的资源有多少利害关联。100多年前,当老汤姆森发现电子时,包括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的发现会导致全球财富急剧增长,更不曾想到这一揭示运动介质源头真相的发现,会应用到现代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电视、手机、电脑技术中。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明激光器时,只以为那种尖端技术可用于研制高科技仪器,却没想到激光器会用于日常生活的购物刷卡、商品防伪技术、身份识别技术以及公共和家庭娱乐领域……
人与自然与社会构成的物质运动前沿领域,当其处在认知拓展之初阶段,其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的确很难直接挂钩。等到能挂钩时,则已离开了创新理论源头进入市场应用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但凡科学前沿领域的初探,均不会依赖现有实践需求为先发动力,它需要另一种能动性推力,它能够导入前所未有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人们对现实需要必须考虑轻重缓急,必须尊重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在人类所处的前沿探索领域,最初既没有实践路标也没有市场动力。此时,人脑对未知和未来的响应敏度无疑将担负起推进物质文明的主动的、首发的先导性重任。
在前沿领域中探索的科学家,是立足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拓展方向而主动响应未知领域的召唤,其所具备的大脑优秀响应条件——这种物质属性,正是其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先导先发力。我们从历年诺贝尔奖奖励的科技成果中能发现,前沿科学探索的每一次突破即可带来一大片科技应用实践的创新。
鉴于上述,本书把在科技前沿领域主动探索未知的人脑杰出表现,判定为智人种群代代积累的人脑优秀响应功能之表现。它是推动和促成人与自然与社会形成“主动高级运动方式”的首发动力。这种“首发动力”,与大自然当初赋予前智人的进化条件可自然提升到自觉响应“劳动”的生理机能一样且拥有更突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不同则在于:劳动再造人类时期,远古人很难改变大自然的时间与空间,他们只能响应饥饿的需要在劳动中一面被动求生存,一面主动改变自己。
如今,智人种群已然有了不同于百万年前远古人脑的思维表现,现代人脑功能的“能动性”明显已经升级换代——这些现代头脑正在主动地自觉地依靠人类整体代代积累的知识和智慧,让物质世界顺应客观且利于“人”之所需而发展而变化。所以,笔者把这种新的物质运动方式称之为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凸显出来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即以人脑优秀响应条件为先发先导力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
(
(
片段性动力流程重置之哲理,就好比篮球代表自然界、周岁孩子代表初期人类。一开始“上帝”把篮球推向小孩,他不仅挡不住而且被篮球撞倒。那时他只好对篮球心生敬畏,以为篮球拥有能够撞倒他的“篮球意志”。后来不同了,他长大了,发现自己对篮球有反作用力,篮球不仅撞不倒他,他反而可抵挡一下;再到后来,他成为一名NBA健将,篮球被他主动运作来运作去,只要顺应篮球特点和赛场规则运球投篮即可得分。
经过数百万年进化的人脑,其能动性先导性表现是科技前沿领域科学家们所拥有的优秀人脑响应功能之表现,也是人类整体对尚未开垦过、实践过的未知领域拥有浓郁探索兴趣的自性表现。毫无疑问,它是当今世界物质文明发生巨变的首发动力。
另一种表现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世界,当其出现了“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时,它仍然要永久保留“被动高级运动方式”。后者之于前者是对等分立的。被动高级运动方式是为客观的社会实践需要、是为新情况新问题所推动、所“倒逼”出来的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高级运动方式,它也是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传统方式。
世人不可因“传统”感到失落,也不可因“新潮”抛弃传统。立足哲学原点来认识:物质运动方式的不断提升包含地球自然演变和人脑进化的基本规律。地球诞生之初,只有物理运动方式,后来才有化学运动方式,是比物理运动高一级的运动方式;接着又有生命运动方式,是比物理、化学运动更高一级的运动方式;而比单一生命运动更高一级的是人工信息方式即人工介质运动方式。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运动方式也会提升。
当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方式出现后,传统方式作为奠基者必须永存;当高级生命物出现后,低级生物作为生态链的奠基者必须保护。
从生命运动方式演变线索中,我们能清楚看到智人种群作为攀上进化阶梯顶端的生命物种,其自身运动方式比接近下一个台阶的哺乳类动物的生命运动方式更高级,哺乳动物运动方式比爬行动物更高级,爬行动物的生命运动又比鱼类更高级。越是早期产生的物质运动方式越低级一些。此一规律可揭示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运动方式的演变大势。“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是“被动高级运动方式”的必然结果,后者又是前者的基础。
自然法则是:每当物质世界产生高一级运动方式后,过去既已存在的物质运动方式仍然按照它原有的运动规律继续存在。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出现后,适应社会实践常态需求和紧迫需求的被动高级运动方式仍然要一如既往遵循。
这一涉及哲学原理的基本常识必须遵守。同时,也不能不思辨——如果是在科技前沿探索领域,拓荒未知领域的物质高级运动规律要求科学家必须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此时,人脑优秀响应条件即成首发动力,创新思维指向是成功的前提。反之,如果处在常规领域,人所做的一切不属于未知领域而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常规运动结合,此前提下,倘若还是突发奇想,随心所欲,丝毫不去尊重前人有过的实践和经验就注定要失败。
或许有朋友说:“我做的工作虽属于常规领域,但有时却必须有一点探索未知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的勇气,哲学当如何解释?”此种设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在其发展成为主动与被动两种运动方式后,必定存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现象。常规领域也有大脑响应条件十分优秀的人,大自然造化也好,自身的后天再造也好,最终形成的都是人体人脑的响应功能。他们不甘寂寞,勇于开拓,积极创新,想玩出点新的花样,有时确实玩出很大“名堂”,社会对他们要善于爱护,多加引导,护佑前途。
与此同时,对常规领域中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指向,还必须分析其创新拓展之成分究竟有多大?所瞄准的目标是首创是原创,抑或是多少有一点新内涵?如果是首创和原创,即可判断不再处于常规领域,而是自觉或不自觉进入了探索物质运动规律的前沿领域,就必须遵循物质世界主动高级运动方式的客观规律,把人脑能动性响应条件视为先导。如果只是略有开拓和创新,就必须遵循前人有过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既有实践指明的方向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赢得略有创意的新认识和新实践。
物质世界“主动高级运动方式”的定义:在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流程中,主要以人脑响应条件为首发动力,是人脑主动涉入未知领域启动探索发现,且到后来能够确证其探索发现具备科学价值也能顺应客观,更可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导入前所未有的创新实践、继而推动物质世界发生巨变的物质运动非常规流程。
“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是人类杰出代表主动进入物质文明前沿探索领域才能实现的运动方式;是在局部范围或片断性阶段中“意识”与“实践”先导先发力流程被“重置”的物质高级运动方式;是物质世界在经过自然造就生命、劳动再造人类两个漫长的自然演变期之后,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中出现的局部“反客为主”。所谓“人类前沿探索领域”,是指在全球范围推进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从未实践过、从未探索过的领域。
物质世界“被动高级运动方式”的定义:在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流程中,主要以现实的社会实践需求为首发性推力,重复传统实践或在此基础上有创新有拓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物质运动常规流程。
“被动高级运动方式”是人与自然与社会共处于常态结合领域中的一种传统的物质高级运动方式;是将机械地保留“现实实践需要”与“人的意识”间作用与反作用之基本关系的被动的高级运动方式;是可见的现实需求作为首发动力机制的一种物质高级运动方式;是在物质世界出现更高一级运动方式后不能被消除,且要继续尊重其既定发展规律和原有经验的一种高级运动方式。所谓“常规实践领域”是指人类在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中,经常循环往复也经常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科技、生产和社会实践领域。
其三,“主动高级运动方式”与“被动高级运动方式”总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决定性作用”与“能动性作用”的比量关系在被提升到另一个物质运动“圆圈”之后出现的可截取片段性动力流程重置的现象,是基本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未改变前提下所出现的在局部“圆圈”范围的“动力流程重置”。(注:参见其后章节《宇宙物质运动决定性作用与反作用的复杂形势图》)被动高级运动在常规实践领域中表现突出;主动高级运动在探索未知的物质运动领域表现突出。因此两者间又各自占有“主战场”。
除此外,还有如下三点补充阐述——
① 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是在被动高级运动方式实践积累的基础之上孕育产生的。被动高级运动方式对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的决定作用。正如没有物理运动方式就不会产生化学运动方式、生命运动方式和人工信息方式一样,物理运动是后来一切初级和高级物质运动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也称之为地球物质运动基础性平台,是宇宙间所有物质运动的最初动力——第一推力。物理运动是全部物质运动方式的本原。
同样,没有自然造就生命、没有劳动再造人类就没有智人种群今所具备的优秀人脑响应条件。当今现代人推动物质文明的动力流程“可重置”现象,均是实践的积累推进人脑进化奠定的基础,是物质世界的宏观与微观运动奠定的基础,也是物理运动“第一推”奠定的基础。笔者相信未来地球人不论发展到在大自然面前有何等“神力”,哲学的本原不会变。人类也必定要回过头来尊重物质世界初级运动的那些基本的起码的常识。
按上述道理继续判断: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是被动高级运动方式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此积累过程中,既包括人类整体漫长的社会实践积累和科学知识增长的长期积累,还包括个体人脑必须经过自身阶段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必须经历人脑生化机能和脑神经通路增生和发达的积累。任何人,即便是“天才”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刚刚出世就具备拓荒未知的人脑响应功能。他们都必须经过自身积累、经过人脑生化机能的成熟这一不可或缺的物质运动阶段之后,才能萌发奇想,才能响应未来,才能导入和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实践。
② 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一旦产生,即在此一新的物质运动圈内,不宜再用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仅作简单流程注解。在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流程主线中,被动高级运动方式依然保持它本原的总发展趋势的决定性作用,但它不具备现实的突破性作用力。因为,在某种创新意识产生之前,人们即使面对的是相同的物质条件和实践阶段,但在此阶段中的各国却不可能齐步进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同一循环圈。此时必须出现代表人类优秀响应条件的杰出人脑以先驱者意识推动他人然后扩大人群响应范围,最后才能为全社会导入前所未有的新实践。
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社会实践决定发展总趋势,现实的科学头脑的响应方向和先导方向决定物质高级运动的突破口。如果在前沿探索领域没有创新头脑先想先知先探,智人种群或许到今天还在和“蚊虫疟疾”苦苦周旋。那些创新人才最痛苦的人生阶段是他们先期形成的创新意识相对于一般人脑的滞后响应条件而苦于无助的那种孤独与寂寞阶段。他们深感荣幸时,是看到了自己成功地为全社会导入崭新实践的那一天。
是的,尽管是在前所未有过的探索领域,那也未免包含一些旧知识旧经验的启发,但哲学不能不询问:创新的先导力是什么?物质世界在进入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后的动力流程是什么?当旧的知识和常规的社会实践需求没有足够力量来导入创新实践时,人类应该怎么办?当一种代表物质文明方向的前沿课题还处在混沌阶段,既无现成理论又无实践参考,更没有现实的紧迫的实践需要来推动,此时只有一颗大脑为此种前沿课题清晰响应了,那么,这个前沿课题最终却赢得了许多大脑的积极响应,其首发力究竟是什么?
这时候,所有哲学家都会清楚意识到:在那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方式中,的确是依靠人脑优秀响应条件才能产生“信息与响应”的介质运动环节的对应链接,才能把某种不明显的介质传递实现为人脑应所响应的“信息”,只有人脑所具备的那种极其敏锐的响应功能,那才是促成先导意识和开启未来实践的首发力。
运动介质普遍存在,响应条件普遍存在。唯有人脑响应条件能把一般物质所不能响应的介质传递实现为有自觉意识的“信息”。没有人脑响应条件,许多客观的介质传递比如电子,它们将永远是宇宙间飘忽不定的基本粒子,永无可能变成遍及人类社会每个角落、造福于人类的有用信息。对应链接条件为运动介质最终实现为信息忠实地圈定了一个又一个圆满句号,也必定促使智人脑通过知觉判断和思维加工后反馈为“意识”。
在科技教育先于中国数百年起步的发达国家,都看重那些认定某个探索方向且在没有赢得更多人脑响应时,唯有“他”始终不改变注意力并通过个体人脑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去努力创造实证条件,之后终于赢得众多人响应的人。在那些摆脱了“官本位”文化、真正尊重创造才能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被赞誉为“是拥有人类最优秀大脑的人”。
面对物质世界充分展现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如若不能及早被哲学从基本动力流程中为其确认片断性先导先发力重置,那么,辩证唯物论就说服不了新的唯心论,其自我也只能在被动高级运动方式占绝对地位的劳动再造人类时期站稳脚跟。这是关系辩证唯物论命运的大问题,它与维纳先生因信息没有准确定义而发出的警告同理。
③ 对当今与未来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如何作出客观评估?
之一:目前的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仅限于少数科技前沿探索未知领域。从人数和项目上来看,它还不能被称为物质运动的主流方式。也要看到,正是那种因少数人和重点领域而酝酿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才是构成整个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首要原因。它恰恰是当今时代已经被我们看得很清楚也常为之惊叹的物质文明发展景象,即某项重大理论和知识的创新突破其所带来的全球物质文明的沧桑巨变。
之二:未来的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将会演变成物质运动的主流方式。它在社会形态的演变上主要表现为:前沿探索领域会逐步扩大;专门从事针对知觉以外新知识发现和科学创新的人会越来越多;大脑自觉响应各种“创意”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会越来越多。伴随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主动高级运动方式将不仅从萌芽状态发展到现在的显著状态,而且会进一步演变成全球各国、各民族在追求“天人合一”的科学境界中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主动发明的主流社会形态。
地球初创是物理运动一统天下,之后是化学运动生命运动被普及,目前是人工介质运动即人工信息方式被普及。在劳动再造人类时期前期,“初来”地球的人类像个“客人”,他对大自然的一切均不熟悉,更没有能力在大自然怀抱里占有美好生活空间。
但比量关系会变。因为人类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手段会变,因为未来人所拥有的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认知圈会变,因为越是高级动物对大脑的依赖性越强,而天上人间任何自然物无法与智人大脑不断增进的响应功能比智力增速。当人类这位之初的自然界“客人”伴随上述优势前行不止时,其科学意识实现“天人合一”那一天终究到来。
那时候,地球人已经掌握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发展规律,他们为自己的未来所响应的文明创意将成为尊重客观、顺应客观而重新组装时间与空间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