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王寧教授簡介:

  主讲人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王宁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消费社会学,专长于社会学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制度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等国内外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国内的消费社会学研究领域和国际的旅游社会学研究旅游(尤其是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旅游体验中的本真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王宁教授开门见山,用进行个案研究中遭遇的六大常见批评来引入主题。王宁教授提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对于个案研究方法的常见批评:

  1

  能力缺陷问题:缺乏使用替代性方法的能力,仿佛是数学没有学好的人才来使用定量研究方法;

  2

  普遍化知识问题:长于细节,却无法提供有关普遍性的知识;

  3

  代表性问题:个案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

  4

  外推问题:个案研究结论如何扩大化或者其普遍性如何;

  5

  缺乏规律性知识和预测力:个案研究只能描述,有点类似新闻报道或报告文学;

  6

  效度问题:主观随意的程度比较大,缺乏效度。

  随后,王宁教授从六个方面对这六大批评作了方法论层面的回应:

  1

  证据类型与信息成本:研究工具和研究问题的匹配性问题,要用证据说话,社会科学研究是用证据说话的,但是证据是有不同类型的,不同的证据可以说出不同的话;

  2

  个别与一般:个案是个别、是特殊,是N个同类个体中的个例,是经验实体的存在,存在于时间和空间“这一个”,是描述性知识。一般是抽象的存在,存在于N个个案中的共同属性、规律或机制,是概念化或理论化知识;

  3

  代表性问题与抽样逻辑:个案研究具有隐蔽的代表性——类型或类型化一般,类型包含的个体数目不清楚,抽样逻辑是典型抽样,样本选择范围是类型定义,常见错误有类型错误和不典型,并提出了选择关键个案的方法;

  4

  外推逻辑:重点分析了个案研究结论的外推与概率抽样调查结论的外推的区别,并从垂直外推与水平外推,直接外推和间接外推,经验性总体与想象性总体,高信心外推与有条件外推,以及范围明确的外推和抽象度依赖的外推范围这几大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5

  因果逻辑:寻找因果关系上的主要错误,个案研究的优势,恰恰在于寻找因果机制,它的劣势在于寻找A和B具有统计上的相关关系,王教授为大家仔细分析了案例研究的例子,为大家打开了不一样的研究视野;

  6

  效度问题:研究者研究的主观随意性问题,重点介绍了资料收集过程中确保消效度和信度的措施,以及田野中的程序效度和访谈中的程序效度。

  接着,王宁教授为大家进行个案研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我们要科学看待个案研究,并且要有更多的方法论意识和反思,才能做出更好的研究。王宁教授提到,使用定性方法的人,最好已经掌握了定量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的采用,不是因为你不懂统计,而是因为它更适合于回答你的研究问题;个案研究方法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其实更高,平时要注意扩大阅读量,加强理论思维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