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传闻说央行将“一刀切”关停比特币矿场。这会不会给刚刚经历过山车行情的比特币价格带来更大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此举会不会进一步削弱对比特币的定价权?这些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作了如下解读:
12月28日,韩国政府公布了对虚拟货币投机行为的打击对策,并考虑关闭部分虚拟货币交易所以抑制过度投机。除此之外,韩国政府还决定实施虚拟货币交易实名制。或由这一消息导致,比特币行情出现又一次下跌,根据Bitstamp平台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在12月28日最低跌破14000美元,收盘价相较开盘价下跌超过1500美元。
在2017年,关于比特币的新闻始终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眼球,年初中国央行开始整治比特币交易场所;5月份肆虐全球的勒索病毒要求以比特币作为支付赎金;7月份比特币分叉冒出比特币现金;9月份中国整治ICO,关停比特币交易平台;12月美国推出比特币期货合约。有关比特币的报道占据了各家媒体的头条,如今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暴跌,让很多传统金融从业人士都惊呼看不懂。
比特币到底是荷兰郁金香式的泡沫,还是数字黄金的神奇产品?有人在喋喋不休争论,有人跃跃欲试要进场,有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后悔不迭出货太早。近日在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以后,比特币价格连续几天出现了下跌,改变了一段时间单边上涨的态势。由此引发对比特币价格的再一次大讨论。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固然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其背后的思想和机制。
比特币的创始人和最早的参与者都声称,推出比特币是其作为技术极客的一场社会实验,希望通过这场实验设计出能够维持世界货币供应的控制方案,因此,我们可以说比特币是一场“世纪豪赌”。他们信奉“去中心”、“去国家”的理念,试图对国家货币发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这些理念和说辞赢得了部分投资者参与这场“豪赌”的信心。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比特币依然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实验。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场实验的设计者为何一直保持神秘不露真容?比特币背后是否可能存在强大的操控者?其底层技术是否留有后门和漏洞?这些并非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明白的。
比特币过去数年问题不断,每次打压政策或意外事故短期内都可能造成其价格下挫,但随后其价格却又能不断上涨,创造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造富奇迹”,究其根源主要是源源不断盲目追捧的资金投入的结果。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比特币没有成为一种公认的“货币”,而是成为了一种“另类投资品”,或者说就是一场赌博的“筹码”,只有买到“筹码”才能参加这场“世纪豪赌”。因此资金推高效应非常明显,只要有人愿意买入,价格后续就会不断上涨。但是这种价格不断攀高的机制并不利于比特币成为一种支付工具,也不利于比特币成为一个理性的实验,甚至还不利于后期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美国推出比特币期货产品,就是对这场社会实验提出的一个改进方案。它让比特币的市场交易有了一种做空机制,比特币价格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回调,前期的参与者可以高位变现,然后在做空之后再次参与,持续不断地进行炒作,从而使比特币交易具有更鲜明的市场化色彩。因此,最近这一轮比特币价格的下调或暴跌,同以往的原因有所不同,不是由于意外事件导致预期急剧变化,而是期货合约的做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美国通过推出比特币期货产品迅速掌握了比特币的定价权。由此可以看出,这使得比特币的社会实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有了期货合约的做空机制,有了市场化运作的价格波动,才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价格下调时趁机参与,让前期高位变现的投资者有机会再次进入市场。比特币可以反复炒作,才使得其作为一种投资品的长效机制可以真正建立起来,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被一些人买下来用于收藏。
我们不难预见,比特币交易价格有涨有跌将成为常态,这样才能形成投资机会。比特币的期货合约可以说是比特币市场化关键的一招,促使其形成比较稳定的交易市场,未来才会吸引更多人参与比特币交易。
回顾比特币的历程,从最初心怀世界性货币的梦想,到成为另类投资品,进而到今天成为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投资市场。比特币的定性、定位也在不断寻求改变,特别是在各国政策法律不断变动的情况下,比特币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策略也在不断改变。过去中国曾拥有比特币的最大矿场和最大交易量,但是在互联网风险整治过程中比特币交易被叫停,让国内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不得不远走海外,要么转为场外交易。然而比特币在美国、日本却赢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美国推出比特币期货合约,则使其进一步掌握了比特币交易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当然,比特币并不会因为美国、日本等国暂时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就变成了没有风险的投资品,相反,其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韩国政府在12月28日对比特币实施交易实名制并查禁交易平台。法国财长也提议在G20的框架内加强对比特币监管。因此,比特币的政策风险依然很大。
其次,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漏洞,这种风险迄今仍未消除。许多打着分叉名义“变”出来的币,也将影响比特币价格市场。
最后,比特币交易平台的道德风险与市场风险一直存在,过去已经发生过平台破产、监守自盗等事件,如果参与比特币交易,还需慎重考察平台自身实力和合规水平。
在美国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和走势将会呈现何种特点和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验证。比特币是一种另类投资品,并且与其他投资品相比,其风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真正弄明白比特币及比特币期货合约的人并不多,很多尚处在非理性的追涨杀跌状态中。投资者不要成为盲目参与实验的小白鼠,而要按照传统的不投不熟悉领域的原则,慎重参与。
澳大利亚:四大银行冻结比特币持有人账户
据悉,大批澳大利亚比特币持有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称当地“四大银行”已经禁止他们使用银行账户资金在比特币交易所进行交易,甚至有些人声称自己的账户已被冻结。这四家银行分别是:澳大利联邦银行、澳新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西太平洋银行。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发言人表示:“虽然我们不支持比特币,因为它并不受监管约束,但是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不会阻止个人客户购买虚拟货币的权利。”目前,澳大利亚“四大银行”的发言人都表示,他们的行为都是以反洗钱法和监管要求为依据的,并没有特别针对比特币或其他加密数字货币。
印度财政部:比特币如同庞氏骗局
据外电报道,印度财政部周五向投资人发出警告称,数字货币投资有点像是“庞氏骗局”,交易诸如比特币之类的加密数字货币存在风险。
印度财政部还警告称,加密数字货币的交易还可能被用于犯罪活动,如“向恐怖组织提供资助、走私、贩毒和其他洗钱行为。”
印度财政部在公告中称,加密数字货币不是法定货币,在印度没有得到监管许可,无法受到保护。不过印度财政部的这份公告没有宣布全面禁止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或对其实施限制措施。“投资人和其他此类数字货币交易的参与者,需完全承担风险,因此最好避免参与交易,”该公告称。
韩国出手抑制投机
加密货币媒体Tokenpost报道,12月28日,韩国政府在举行部长级会议时表示,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规范国内加密货币交易的投机行为。声明指出,禁止开放匿名加密货币账户,加强对市场操纵价格等违法行为的刑事侦查,立法允许监管机构根据需要关闭虚拟币交易所。
政府声明中称:“政府多次警告说,虚拟货币不能起到实际货币的作用,并可能因过度波动而导致高额损失。”韩国此前已经宣布计划对加密货币交易的资本收益征税。韩国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崔洪植曾明确指出,将禁止金融机构直接进入或交易虚拟货币市场。
此前英法德澳已向比特币出手
法国财长Bruno Le Maire表示,他将向新一届G20轮值主席国阿根廷提议,在明年4月的峰会上将比特币监管作为讨论议题之一。Bruno Le Maire表示,比特币很明显存在投机风险,需要探索如何与其他G20成员一起监管比特币。
德国财政部表示,在国际层面讨论虚拟货币的投机风险,以及他们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具有意义的行动。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管理局局长安德鲁·贝利表示,央行和政府都不支持这种“货币”,因此这不是一个安全的投资。
澳大利亚央行行长菲利浦·洛则认为这是一种“投机狂热”,目前的估值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