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的精神传承,商战时代也应坚守


 在生活的幽微角落,总有一些事件触发人的心弦,总有一些情感带给人力量。电影《无问西东》的播出,再次对人们发起拷问,在时代的洪流下,渺小的个人该何去何从?

无论是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还是大鸣大放的荒唐年代,都流淌着剧中人的青春年华,都要做出时代命运下的个人选择。故事的四个时代背景分别是1920年代、1930年代、1960年代以及当下的中国,分别从动荡曲折的民国、风雨飘摇的抗日战争、到荒腔走板的大字报时代、再到竞争丛林的当下,故事主角的命运的每次选择,都发出对内心渴望的最真实的拷问。

无问西东  图1_副本.jpg

在实业救国的时代,吴岭澜的物理成绩一塌糊涂,他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报国无力,而文学成绩却出奇的好,在他困惑无助之时,泰戈尔访华,他与泰戈尔谈论人类文明的挑战,谈论灵魂的圆满,而后他选择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引出了“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主题。

故事的背景来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日军飞机肆虐的轰炸之下,一位镇定自若的先生,便是吴岭澜,他带领着学生在云南的土地上躲避、藏匿,深情着朗诵诗歌,给学生带来生命的希望和光芒。

无问西东 图2.webp_副本.jpg

他的其中一个学生叫做沈光耀,出身富庶,生活无忧,北上求学,父母殷殷教导,前途一片大好。然而当时的中国,一寸河山一寸血,山河动荡,铁血焦土,早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战争的机器嘶吼着,忠孝难以两全,他终于下定决心,跟母亲做了最后的道别,投笔从戎,成了飞虎队的一名飞行员。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离去,他也履行了自己的使命,战死长空。

在他开着战机投下食物、物资为民众带来生的希望之时,其中的一名孤儿就是第三个故事的主角陈鹏,他承载着沈光耀留下的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学生,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就在人们为心目中的事业,互相批斗,丧失理智之时,他和他的同学也在时代浪潮之中,迷失。有虚荣、有背叛,而他最终选择了守护他所珍惜的人,放弃了所谓的大好前途。

无问西东 3.webp_副本.jpg

曾经背叛陈鹏的李想,如愿以偿的奔向自己的前途之时,也找回了自己的正道本心。当他看见溺水的孩子之时,他勇敢的前去相救,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孩的生存,灵魂得到了救赎。

而被李想救活的孩子长大之后,便是第四个主人公张果果的父亲。时光停留在了当下的中国,商场如战场,张果果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之中,信奉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见招拆招,作风彪悍,做事不择手段,最终在选择了给四胞胎慈善资助,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财力来守护没有血缘的孩童,再次回应了“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的主题。

或许影片的技术细节不尽如人意,或许影片的逻辑粗糙、情怀突出,正如活着就免不了是非,还是选择其中长处,反躬自省。为了理想肯定要有所牺牲,为了成功也要付出代价,但无论生活中有多少灰色空间,多少蝇营狗苟,希望总有一束温暖的光,在引导着你,它可以让你忘却伤痛、甘心承受,也值得承受。了却生前身后事,赢得内心平安与安宁。

无问西东,来源于清华校歌,1924年由教授汪鸾翔所做,“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表现了开放自信,贯通中外的气势,最终达到“新旧合治,殊途同归”的和融目的。无问西东的精神内核,商战时代也应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