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律师助理的生涯漫漫路作为一个律师,从大学毕业,参加司法考试,通过360分,再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再从律师助理慢慢熬,一路走来,感觉太漫长了,一个字总结:“累”,相信大多数法律同行业的朋友都一样,都会对人生产生怀疑。
离开第一家律所之后,我也在网上看了很多其他的律所,网站基本都做得非常好,让人眼花缭乱,但考虑到第一次找所的不顺,于是暂时打消了实习的念头,进入了兼职打假行业,为什么叫兼职呢?因为一个月也就两三天在办正事,其他时候都在玩。一直持续到15年底,可能赚了10来万吧,现在想想,当时也是太年轻,没抓住机会,如果好好搞,可能现在就怀揣几十万了。在打假过程中,见识了重庆几个大所律师的风采,当然也有法院门口地摊所的律师,专业水准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最让我震撼的是第一次遇到某知名律所2位律师来开庭,西装革履,操着普通话,坐到被告席上一人掏出一台MACBOOK,那架势,瞬间让我对大所充满了期待,虽然其中一名律师表现出了非常鄙视我的态度,但是我还是对另一名律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准很是敬佩。于是,找一个高逼格的律所成了我的下一个目标。
15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某高档写字楼群里瞎逛,到每栋楼的大厅去看这栋楼有哪些律所,然后记下了名字我比较喜欢的几家律所,回去以后就上网搜了他们的网站,逼格够高,主任、律师各种头衔。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2家。不久,就收到2家律所的面试通知,我鸡冻万分,于是分别到2家所进行了面试,2家所都觉得我还可以,于是就得2选1了,其中一家所给固定工资,我记得好像是2000,另一家采用计时薪酬,保底1000,比较来比较去,不知道怎么选,第一感觉都差不多,高档,里面的人都穿正装,很多也说普通话,于是我选了名字更好听,办公面积更大更豪华的一家所,当然,也就是工资计时制的这家。
。
前面废话了这么多,回到正题,实习律师该如何找所?以我这么久以来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来看,理想的律所应该是这样的:
1、办公室设在专业的写字楼里,总人数至少20多人吧,上班不打卡,有律所自己的文书模板,律所里应当是执业律师占多数,且经常到律师办公,然后辅以几个实习律师(人数决不能超过执业律师),再配一两名行政人员,至于办公面积,人均不超过30平方才算正常,如果1000平米才10来个人,那这个所一定是有问题的。
2、这个所里面一定不会有一大堆的市场部人员,也就是专门拉业务的人。因为从我的经历看,市场部的人拉回来的案子绝大部分都是收费低廉、乱承诺、不管案情就接的案子,做起来非常头疼且根本赚不了钱,我们所的业务员甚至拉过收费3千还跨省开2次庭的案子,收的钱连差旅费都不够。如果律所沦落到要靠这些人拉业务,那也是摇摇欲坠了。
2、主任和合伙人有他们固定的案源,他们手里的案子至少都是收费几万块的,他们都开着四五十万以上的BBA车型,你去面试的时候他们可能告诉你不给底薪,但是会给你说视你工作努力程度给你适当的工资,相信我,只要你努力干且悟性好,一个月至少都会丢个三四千给你。
3、这个所应该不是采取计时薪酬模式的,这个模式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可能施行的比较好,但是在其他二线城市,除了几家特别出名的大所以外,采取这个模式的所基本都是坑人来的,面试的时候老板告诉你“我们采用计时薪酬,这个非常科学,干得多得得多,起步就有20元/小时,转正以后翻倍等等”,掐指一算,一天工作8小时不就有160吗?那一个月还不得四五千?我只想说,同学你太天真了,他们说的小时,是指有效工作时间,如果这个所不是业务非常好的那种,你一个实习律师,可能一整天都在坐冷板凳,或者有时候让你写个起诉状,你打算记多少工时?1小时不得了了吧?有时候让你跑腿出去办事,报销公共交通费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加上城里堵车,一去一回,一天没了,对了,忘了告诉你们,很多律所路途时间是打5折算的!算算跑腿一天,车上待了五六个小时,办事也就半小时,最后只能记录3小时,也就是60块,一个月下来,妥妥的拿1千保底。且这样的所里面,基本都是年轻授薪律师,经验不足,律所主任、合伙人一般常年在外拉业务,没时间管你,学习的空间并不算大。
4、面试你的不一定是主任,他可能是这个所里面的一个挂靠律师。虽说现在律师要抱团,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抱团的都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好的团队BOSS手下招了几个授薪律师+几个实习律师或助理在做业务,有点大所里面成立的小所这种意味,也像我刚刚提到的计时制律所,关键得看老大的业务是否足够高端,且案子够多,且这样的团队非常少,多数实习律师是没机会接触的,还是找一位师傅跟着做稳妥一点,至少每一个案子都会手把手教你,如果这个师傅像我第2点里说的主任、合伙人那种,那就跟着他干吧。
5、实在没有那种缘分遇到一个好所或好的师傅,那也别像我一样,还倒贴钱,实习一年真的是非常漫长的,加上前后办证的时间,可能就得有一年半,没钱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实习律师的境况已经很惨了,没有几个律所主任会为你考虑的,如果连2000元的低保都不能保证,那就没意思了,温饱都成了问题,真的,还不如想办法挂个证去干点别的。名的。
一开始我写材料最后的落款用了分公司的名义,总公司的经办想用总公司的名义,当时我还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这样落款。
后来我的师傅说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改,我改了,然后交给部长看,但部长最后并不同意改用总公司的名义。
问题就出在这里,部长只是口头跟我说要改回分公司的名义,而我拿着部长审完的文书开始改,最后有一处的落款忘了改回来。
等到今天客户盖完章给我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错漏。
之前有位朋友说的好,在同事面前出错不算什么,在客户和法院面前出错则会降低自己的形象。
我想我这种马虎也可能是我今年司考失利的原因,作为一个未来将要成为律师的人,严谨,再严谨。
与各位共勉贵阳律师www.tjm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