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酒店的床单问题成了近期热点。有人爆料,有五星级酒店不洗床单。听起来很吓人,不过仔细想想也没那么可怕,酒店那么多,总有不守规矩的。不能因为某些五星级酒店不洗床单,就认定所有五星级酒店都不洗床单。毕竟,总有一些地方管得好。但是反过来,如果因为经营成本高、经营压力大就认为不洗床单也可以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酒店要为消费者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居住条件。这是本分。不能因为赚得少就把本分丢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了不让自己吃亏,总要设法让别人吃亏一样。这种经营观念祸害了消费者,也祸害了行业,典型的损人利己。
这种经营观念折射出一个严重错误的质量观,即高质量源于高利润。高质量可以带来高利润。高质量,消费者认可,价格高一点,利润自然高一点,说得过去。但反过来说,高利润带来高质量却不成立。高利润未必带来高质量。由于市场垄断、卖方市场、信息不对称、一次性博弈等种种原因,高利润并没有让供给方提供高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比如,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是高利润行业吧。一套房子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开发商没少赚,但花了几十年的积蓄,买一个不能住的“烂房子”的家庭不在少数。没有市场监管,试图用高利润刺激高质量商品供给不过是痴心妄想。质量和利润的关系中,质量是因,利润是果。不能倒置。
市场自身无法提供监管力量督促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有位经济学家说,“市场不仅是一双‘看不见的手’,也是一双‘隐形的眼睛’”意在说明,不需要市场监管,市场自身有自我监管的能力。言外之意是,供求双方的重复性博弈,会让供给者主动提供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否则,会被市场抛弃。
这位经济学家不是天真得不谙世事,就是别有用心地宣扬“市场神学”。在以陌生人交易为主的市场经济时代,供需双方的重复性博弈有多少呢?比如,酒店服务业。很多人到某地住某家酒店,可能一生就那么一次。整体看,酒店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和酒店的博弈是一次性博弈。重复性博弈只存在于个别时候的个别人。如果没有严格的市场监管,酒店完全可能出于对利润的追逐,尽量缩减服务成本,比如不洗床单、不刷马桶、不换洗涤用品、房间不消毒等等。在一次博弈而又缺乏监管的条件下,即使酒店赚得“不好意思”,也会为利润计而继续压缩成本。毕竟,没有多少人嫌弃钞票扎手。即使是重复性博弈中,供需双方为长期合作计,也会把服务质量问题私下解决,不公布于众。对于任何一个新的消费者而言,酒店服务质量都是黑箱。不用不知道,用了也未必都知道。单纯依靠供需双方的博弈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不过是痴人说梦。所谓市场的“隐性眼睛”不过是某经济学家的自欺又欺人之歪理。
酒店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寄希望于酒店经营压力的缓解。没有监管,即使酒店经营成本降低,消费者的利益也未必得到保护。对于酒店服务业这样信息不对称严重,又是一次性博弈的行业,研究监管办法,比研究解决生存困境更有意义。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为利而动,都想压成本、赚利润,没有生存不艰辛的行业。套句老话:谁都不容易!试图解决行业或企业的困难,不过是追日之夸父。定好规则、守好规则远比关注游戏参与者的个人问题更重要。不过也有经济学家煞有介事地说,监管没用,监管者容易被被监管者俘获。这是抬杠!把所有的警察都取消试试,看看盗贼是增加还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