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自身信奉“不送礼不好办事”,选择主动成为“糖衣炮弹”。有些家长虽对这种“表示表示”深恶痛绝,但不得不随大流,因为“不送礼,心不安”“谁也不想用孩子当赌注,赌不起”。
在“官腐”之外,还有一种较隐秘的腐败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师腐”。
近期,半月谈记者深入各地调研发现,“师腐”现象绝非一校、一地所特有,而且形式多样,不但破坏教育公平、败坏社会风气,更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委会为送礼专建微信群
“各位爸妈,教师节临近,为感谢老师对孩子们的辛苦培养和无私付出,建议大家给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专门送一份感谢礼物!老师们辛苦,去年的标准不高,今年标准提高些,各位爸妈可有意见?”
“各位家长,新年将至,为了感谢老师们一年的努力,打算给班级十位老师送温暖,大家商议下买点什么合适?”
“各位宝爸宝妈:这两天看到孩子们统一穿着的校服西装、套裙非常整齐靓丽,我有个建议想与大家商议,我们能否出点钱给老师们也买几套西装?表达一下全体家长的心意。”
家长李明(化名)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们有一个班级家委会微信群,成员全是孩子所在小学班级同学的家长,群主是班级家委会的“委员长”。
微信群的功能有一项,就是讨论如何给老师们送礼。
“群主只要逢年过节就号令大家集体送礼,且连续不断,节节攀升。”李明说,因为是在微信群里公开报名和征求意见,有的家长不敢不表态,怕传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那里对孩子不好。
李明“晒”出了这些年的“账单”:一年级时,一位老师的标准是500元起步;到了三年级,标准提高到1000元,语、数、英三门任课教师为3000元……
无独有偶。对南京一家长丁蕾(化名)而言,每年用于孩子老师的送礼费,已经成了她的固定开支。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孩子读幼儿园起就开始给老师送礼,逢年过节送卡,上小学后以送东西为主,家委会每年教师节也会组团送礼。
半月谈记者在京沪苏浙皖蒙等地调查了解到,这种潜规则绝非一校、一地所特有:家长在老师第一次上门家访时要“表示表示”,假期要“表示表示”,教师节更要“表示表示”。
怎么“表示”?以家委会所代表的班级家长集体名义送的,大家还能拉个微信群有所商量。家长个人送的,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直接者送红包,含蓄者充话费,送海鲜的“碾压”送鲜花的,送迪士尼乐园旅游套餐的“鄙视”送三亚旅游的,还有直接境外采购名牌包包、腰带送上门的……
除了直接送礼、送钱外,不少家长还向记者吐槽:一些老师在朋友圈发自己兼职代购的化妆品、卖保险等各种信息,暗示家长购买;有老师违规开办各类辅导班,在课堂上讲课留一手,变相逼迫学生上辅导班……

家长“表现差”,孩子吃苦头
家长之所以向老师送礼、送钱,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更多优待。
“老师现在都很现实,送比不送要好得多。”丁蕾说,“一个班那么多孩子,老师没有精力都照顾那么细致,送个礼让老师对孩子有印象,能上点心。”
小学生家长王燕(化名)补充说:“只要家长表现得好,孩子马上就有甜头,当个班级小管理员,被表扬,等等。如果家长稍微提点意见,孩子马上就会被边缘化,不是公开批评,就是把座位调整到边边角角上。”
在王燕孩子就读的班上,有一个家长是搞晋级教育的,有次出于好意给班主任提了些教学上的建议。“老师当时没有说什么,但后来这个家长的孩子被公开批评了几次,理由是‘孩子表现差、没希望’。座位也被调到和班上成绩倒数的一个孩子同桌。”
王燕说,而班上另一个孩子,虽然考试经常班级倒数,而且霸道,可家长是开公司的,对老师常有所“表示”,他的孩子就经常会受到表扬,“别看这个孩子学习差点,但是有管理能力,做事利落。”
有一名学生向记者吐槽,以前由于未报名某老师开办的辅导班,他在班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嘲热讽,称其“不上进”。“自从进了老师办的课外辅导班学习,她对我的态度好多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老师习惯了被家长“放在眼里”,甚至会暗示家长对其“表示表示”。有些家长自身信奉“不送礼不好办事”,选择主动成为“糖衣炮弹”。有些家长虽对这种“表示表示”深恶痛绝,但不得不随大流,因为“不送礼,心不安”“谁也不想用孩子当赌注,赌不起”。
正是在这样的群体心态中,更荒诞的事情发生了:浙江杭州某校的一名班主任以“家里有事”“朋友注册公司”为由,向11名学生家长借款,共计72万元。
据调查,除了向家长借钱之外,这名教师还违规开设课外辅导班、体罚学生等,最后被学生家长实名举报。该地教育局核实后,认为该名教师违反了职业道德和事业单位人员廉洁从业要求,处以行政记过并要求调离该校。

“师腐”,迫切需要根治的教育毒瘤
为有效根治“师腐”毒瘤,首先需要对“师腐”的概念进行界定。然而,在什么是“师腐”这个问题上,大家看法并不一致。
有教师认为,家长和老师间有人情往来,收点礼品既难以拒绝,也不是大事。“古人拜师还杀猪送肉呢”。再说,也不是所有老师都会刻意向家长要钱要卡。
针对教师违规开办辅导班,有教师认为,这属于市场行为,所得报酬为正常劳动所得。“很多老师都这么做,一年挣个百八十万元很正常。”
小编认为家长和老师间有人情往来无可厚非,但明目张胆找家长伸手要礼这就违反师德了,在晋级教育,窦昆老师明确要求老师们不能收家长的礼,逢年过节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准备礼物,比如母亲节的康乃馨等。
师者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育”是老师的天职,如果跟利益扯上关系那么就变味了,晋级教育严格要求每一个老师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偏不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身”者:孩子的身体、饮食健康,“心”者: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玩的开心,学的开心),还孩子一个他们应该有的快乐童年。为孩子被这个社会所逐渐“抹杀”掉的童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