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增长的主要路径(之三)


(三)政府正确履行其在经济增长中所必须承担的相关职责
为了使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之上,就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要正确地履行职能,为实现本国的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具体言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的方式,使居民居住环境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破坏。有了环境保护法的制约,一些高污染项目将面临较高的治污成本压力,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污染项目的发展,而一些有利于自然环境进一步改善的产业如绿色环保产业,则会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而得到快速发展。
2.通过制定最低工资保障法的方式,保证可再生劳动力的再生产。最低工资保障法的制定,一方面保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 ,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最低工资保障法的制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低附加值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通自然资源税的调整,抑制资源消耗型生产方式的发展。目前自然资源被过度采掘,其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资源开采行业暴利有关。为了抑制自然资源开采中存在的暴利现象,当前可以通过提高自然资源税的方式,调整自然资源收益分配,使自然资源稀缺性价值由全民共享。
4.通过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平抑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持。理论上而言,医疗、养老以及失业保障都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范畴,鉴于各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了实现不同收入水平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单位和财政统筹的方式,由财政对于居民的医疗、养老以及失业保障支出,进行统一安排。而教育支出是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必要的人力保障,因此,其也必须由国家财政来进行负担。
5.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为国民经济优化升级提供必要的知识保障。一般而言,基础科学研究是国民经济实现优化升级的基础,而其自身又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就需要通过政府投入的方式,确保基础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6.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管的方式,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使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商品质量监管是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为了确保商品的质量,使经济增长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一致,就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加强商品质量监管。
7.通过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塑造,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为了实现公平竞争,就需要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是平等的市场化主体,如果出现非市场化主体,则必然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因此,就政府而言,通过政策干预,减少非市场化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是其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能。从中国具体情况来看,当前对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进行再造,对于事业单位职能重新理顺,是确保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关键。
8.通过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服务。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为了满足市场主体的信息要求,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能够得到充分、准确的信息支持。
9.加强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监管,确保市场交易公平、透明和公正。
10.通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