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颤栗不是因为《王者荣耀》被批判!


《王者荣耀》被批陷害人生,腾讯市值一天蒸发1099亿港元!

腾讯有理由颤栗,但我不认为是钱的问题,不是一款现象级网游面临被封杀的问题,不是整个网游产业面临变天的问题。我不玩《王者荣耀》,在我的小伙伴中确实像个异类,但并不代表我没有玩过网游,也曾经疯狂的沉溺其中,蹉跎了大好时光,身边就有年过不惑还沉迷其中,人生真的被彻底陷害了的熟人,我也确实避之如吸毒成瘾者一样。

我也说过,BAT三家企业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百度是军火贩子,腾讯是毒品贩子,阿里是卖百货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军火和毒品利润更高的生意了,所有在互联网世界中成就了百度和腾讯。这个世界还有比卖百货更刚性的生意吗?所以在互联网世界中成就了阿里。这样的戏谑是建立在我将BAT视做洪水猛兽的前提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我想批判BAT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去哗众取宠的戏虐或者是批判,可以找很多个案例和故事去论证这个观点,自圆其说,最终不过就是玩笑。因为我是一介草民给BAT贴个标签又能如何?最多也就是骗点有限几个听众不明觉厉的小惊诧而已,小刷一下存在感。、

如今所谓的自媒体或者新媒体时代,想批判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企业,尤其超级巨大的企业Really easy!人民网的评论确实尖锐,效果也确实很好,一字何止千金?腾讯确实有不足的地方应该批判,很有必要。然而我认为文章本身没有什么营养,真正让腾讯颤栗的是这种舆论导向对微信发展的不利影响,微信才是腾讯的真大腿,《王者荣耀》只不过是如今最能赚钱的“一臂”而已,斩断了腾讯也是可以承受的,市值蒸发的1099亿港元以后还会涨回来。

对《王者荣耀》的批判很可能会延烧到对微信变现方式的批判,对微信社交属性的批判,对微信坐拥超过7亿活跃用户可能面临失控的批判。相对于这三点,批判《王者荣耀》内容误导小孩子学习历史,诱导小孩子花光家里的积蓄等等观点的分量就是“轻如鸿毛”!

网游有成瘾性已经人所共知,当年盛大和陈天桥也被批判的十恶不赦,网游停止发展了吗?当然那一轮批判过后网游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之出台很多规范也客观的推动了网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人民网二评当中明确提出了“社交游戏”,提出了“不管是游戏制作方、政府部门、家庭、学校等,都不能只顾眼前的输赢,只有站在同一战队,才能打赢这场“社交游戏”的监管战。”看起来这个观点很有建设性,然而细思一下是多么的空洞,这是一个“站队”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大禹治水的故事讲了几千年,疏导才是解决之道。腾讯作为游戏的制作方和推广运营机构一定要负责,一定要纠错,我无意给腾讯辩解什么,但是社会各个方面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认识不足,缺乏监管,更缺乏有效论证与正确引导的锅腾讯一个企业能背起来吗?

社交网络是互联网发展创新应用的结果,趋势是不可逆的,发展的问题最终要通过发展去解决。如今中国社会一切向钱看,一个企业成就高低都以市值、估值等单一标准衡量,舆论导向型媒体难道没有责任吗?人民网的这两篇评论能有如此的影响力难道没有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吗?

人民网的编辑创造或者说杜撰了一个“社交游戏”的词,我很担心如果有下一篇会继续以这样很“大字报”的形式去评论社交网络,作为“王者荣耀”的主要分发平台微信会成为靶向。我认为网游应该严格监管,不仅是一种娱乐,对于用户而言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分发的,有严格的身份甄别制度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更重要的是家庭学校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正确认识网游,不是简单粗暴的令行禁止。我觉得什么样的人容易沉迷于网游,无论大人小孩都缺乏对网游的健康认识,知识储备不足,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所以才无法自治。尤其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没有建立起来,很多家长总是优先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不知道教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校园教育注重传授知识,但是又缺失这部分知识,很多孩子的三观是在与伙伴之间的玩耍过程中建立的,其实就是在社交当中建立的。而现在的小孩子普遍缺乏伙伴,上学放学都是家长接送,小伙伴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依靠手机通讯和社交网络实现,家长再监管不力,让他们暴露到社交网络当中了,网游不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了吗?难道这不是“父之过,师之惰”吗?

时代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将孩子隔离在社交网络之外了,这不是社交网络的错,更不是微信的错,网游作为社交网络中的内容之一怎么去界定哪些适合小孩,哪些不适合呢?这才是课题,难题!不能一味的去批判一个《王者荣耀》,就算倒下一个《王者荣耀》,后面还有无数个现象级网游出现。作为舆论导向型媒体是不是批判的切入点有点低,有点标题党的感觉呢?我倒觉得这样指名道姓的评论,很可能给《王者荣耀》做了极大的推广。

来源:百家号

作者:王可

编辑:标天下

帅的人已经关注标天下了,百度标天下官网查看更多精彩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