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孩子11年不上学被骂作疯子,我疯了吗?


 

  前几天,媒体刊登了一篇报道,通过网络传播引发关注。对这篇“与我有关”的新闻,我看了开头,就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硬着头皮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
 
  之所以这条新闻“与我有关”,因为我和这位李铁军的主人公一样,没让女儿上学,而且我的女儿连一天幼儿园、小学也没有上过。之所以“头皮发麻”,因为这篇报道的基调是批评性质,文章结尾的网友评论也绝大部分持批评态度,批评意见总体来说就是“这位父亲是个疯子”。李铁军是不是个疯子,只有他自己或者精神病医院能够说得清,网友只能是根据记者报道的有限素材作出判断,但我通过这篇报道却在反思:我自己是不是个疯子?
 
  经过对比,和李铁军相比,我还是有很多理性之处的——
 
  其一,李铁军本身不懂教育,却要坚持自己教女儿。作为一个化建企业的退休工人,李铁军自己的学历不高,且没有专门从事过教育行业的研究。把孩子领回家后,他一个人独自担任女儿的老师,“音乐、美术、天文、医学无所不教”。教育是专业的事,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一个非专业的父亲,如何能把专业的知识教给女儿?更何况,你还是个74岁的老父亲,跟时代或多或少有所脱节,连“醉了”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敢自行教孩子到20岁?我也是醉了。
 
  而我,自2004年创办晋级教育,2007年底从报社辞职,专门从事基础阶段的校外教育至今,埋头研究,著书演讲,一些人称我为“教育专家”。即便如此,我也不敢亲自教孩子,女儿从小上晋级托管,各门文化课都有专门的老师,采用公办学校的教材系统教学。艺术门类的课程也是由专业的老师传授。虽然好好才7岁半,我已经在考虑一个问题,晋级教育擅长小学生的培养,再过两三年,晋级的老师教不了她,那时候好好应该跟谁学?
 
  启示:自己不专门从事教育行业,却让孩子脱离公办教育自己来教,这不叫“误人子弟”而是“误己子女”;要想自己教孩子,自己必须变得很专业,像郑渊洁一样高水平,或者像我一样专门干教育。
 
  其二,李婧磁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环境之中,失去了和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从9岁起,她就一个人在家里,面对年迈的父亲兼老师。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同班同学,也不跟院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至今连户口都没上,出不了门、坐不了车,也就是说,接触外人的机会也很少。孩子在成长阶段,最喜欢的陪伴对象不是父母,而是同龄人。孩子长大成人后,最多的陪伴对象也不是父母,而往往是同龄人,如配偶、同事。被父亲圈养在家的李婧磁,缺失了同龄人的陪伴,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而窦好好同学,周一到周五在晋级托管,双休日、寒暑假上晋级培训班,有同龄人陪伴。回到家,不仅有长辈,还有妹妹。从四岁起跟着我走南闯北,到过十多个省的很多城市,偶尔还会出国开眼界。到目前为止,好好的性格是开朗的、快乐的,见到外人尤其是同龄伙伴是热情的、欢迎的。
 
  启示:不到公立学校上学,不等于不跟同龄人接触。满足孩子对同龄玩伴的需求,从小培养孩子与同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所有想尝试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母,必须突破的一道障碍。送到晋级托管班和晋级培训班,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三,李婧磁所学的内容太虚无,不实用,有的只是具有表演功能。李铁军立志将女儿“培养成科学家”,带着她研究“磁场和生命”,拉二胡、画画学得也不专业,则有点像专门演给记者看的,在家学了11年,都20岁了,文化课知识连初中试卷都做不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知识不掌握,将来想搞科学研究,只能是一句疯话。自认为是“研究人体生物磁场的”,所以让女儿也往这个方向努力,是这位父亲过于自私的表现,也犯了期望值过高的错误,更犯了没有因材施教的错误。
 
  而窦好好,在晋级托管期间,语文、数学、英语都使用公办学校的教材,同步学习,略有超前。钢琴、舞蹈、美术、架子鼓这些兴趣班,也都是征求了她的意见,她自己乐意学习的课程。虽然她从小在晋级托管长大,虽然她的名字里包含着“好好学习、天天晋级”的寓意,但是我从来没有把晋级教育未来的发展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我对孩子的期望,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很简单明了:健康,快乐,足矣!
 
  启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归根结底是社会的,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而不是让孩子去圆父亲未圆的心愿。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要打牢,公办教育经过多年研究,总体来讲课程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不应轻易摒弃。
 
  其四,不到公立学校上学,其实是一种奢侈品,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就是空中楼阁。在公立学校,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孩子,而在家上学,是一个老师教一个孩子,成本相对高出很多,父母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显然负担不起。有的科目,根本不是家长能教的,需要请其他专业老师来教,需要支付相应的学费。而李铁军作为一个退休工人,54岁老来得子,父女俩依靠他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大夏天,家里连空调都没有,显然,负担不了外请老师做一对一辅导的学费。李铁军想培养女儿成为天文学家,却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买不起。
 
  而我,放弃省级媒体优厚待遇,在民办教育领域打拼,从老家湖北襄阳起步,总部设在北京,面向全国推广晋级品牌和办学理念,直营校和加盟校达到500多家,事业不断发展。晋级直营校,不仅开设有托管,还有文化课各科培训、一对一辅导和钢琴、舞蹈、美术等艺术特长类培训项目,窦好好同学在晋级教育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每年节假日,晋级还会举办夏冬令营、野外大课堂、专家报告会、好习惯特训营等各种学玩结合的活动,好好都是忠实粉丝,接到报名通知都是第一时间怂恿我们给她报名。
 
  启示:在这个市场经济年代、知识更新快速的年代,父母教育孩子,光靠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够的,更要努力打拼,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要想让孩子脱离公办教育,你必须给孩子打造一个类似晋级教育的平台,或者有经济实力把孩子送到这样的教育平台。
 
  其五,上不上公办学校,全家人应该达成共识,否则孩子会“分裂”。2005年,李婧磁的妈妈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法院判决妈妈胜诉,李铁军却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这份法院判决至今没有执行,李婧磁9岁至今再也没有上过公办学校。不到公办学校上学的决定如此特殊,父母的意见却如此严重分歧,母亲常年又不在孩子身边,年幼时代的李婧磁,内心深处如何看待这一决定?孩子的态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执行的效果。
 
  而我们家里,虽然在好好上学的问题上,最初也有分歧,但并不激烈,总体上尊重我这个教育人的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好好的成长,越来越认同我的做法。好好本人对于上学这件事,她有时也会嚷着“我想上学”,但我知道她的目的是觉得公办学校孩子多、好玩,她不知道,那里边并不是玩乐的天堂,那里没有晋级好玩啊!
 
  启示:孩子的成长,是在公办学校或是在晋级教育这样的校外教育机构,也许并不重要,但宽松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绝对重要。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对簿公堂,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什么样的阴影?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和妈妈,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但如何爱,方式会有差别,但要努力统一,不能是背道而驰。
 
  结束语:没有专业老师,没有同龄伙伴,没有专业课程,没有经济基础,没有家庭温暖,如此环境下长大的李婧磁,怎不让人揪心?这样固执己见培养孩子的父亲,怎会不让人认为是个疯子?思索数日,写下此文,一是自省,防止自己步入误区,不能疯了;二是提醒,提醒也想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要头脑清醒,别真的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