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外贸易理论的运用(之二)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进程中受益程度明显不同。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指导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结果来看,虽然在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指导下,全球生产要素通过在不同国家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但是,从全球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比较贸易优势理论指导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受益程度各不相同,其主要表现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因素影响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由于发展中国家依托劳动和自然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供给刚性,其在对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处于完全的弱势地位。其一方面表现为发展中在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出口贸易中只能获取较少的利润收入,甚至在有些发展中国家以创汇为目的的出口贸易思想指导下,政府通过增加补贴、出口退税的方式,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由此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以其国内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贸易出口,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以外币作为表现形式的货币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出口呈现较强的供给刚性,因此,发达国家在享有发展中国家向其低价提供廉价商品的同时,还以发展中国家低价倾销商品为理由,向其征收高额报复性关税,受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刚性供给约束的影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的这种高额报复关税,最终会通过税负转嫁的方式,由发展中国家承担[1],由此形成了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进一步再分配。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以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为表现形态的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需求,其一方面导致发达国家在这些产品出口定价中具有较强的产品定价权,从而使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于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出口,并不是完全遵循相对优势贸易理论所倡导的商品自由流动的贸易规则,其往往通过进行严密的技术出口封锁的方式,在确保自身高额出口利润的同时,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维持既有的技术水平差距,更有甚者,在既有的贸易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受研究经费投入以及技术生产要素流向的影响,其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就此而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下,发达国家受益程度要明显地高于发展中国家。
2.在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出口所形成的贸易顺差,呈现一定的虚假性。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以资金、技术和管理作为表现形式的生产要素,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以及资源等生产要素组合,共同生产满足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产品,这种不同国别的生产要素组合形态,在经济实践中主要以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的形式而存在。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流动路径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资本分别流向拉美国家,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资本分别流向亚洲的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亚洲四小龙国家,本世纪初,发达国家资本由亚洲四小龙国家开始流入中国。从发达国家资本流向来看,其主要呈现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家不断流动的过程,在这种资本流动过程中,其既包括原有发达国家的资本,也包括曾经的发展中国家在接受资本流入过程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所加入的资本流动。总体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资本不断地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一方面实现了其由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形式向以劳动、自然资源等作为表现形态的使用价值形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管理和发展中国家资源、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组建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从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流向来看,其一方面满足于资本流入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出口方式,满足资本流出口国的需求。从发展中国家战后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分析,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顺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的所有者均来自于外国,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出口所形成的对外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虚增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总额,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出口所形成的贸易顺差,呈现较强的虚假性。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资本对流的方式,弥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缺口。如前所述,在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流入的条件下,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呈现一定的虚假性。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特征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片面压低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方式,吸引外资;二是政府通过干预汇率的方式,确保本国对于发达国家贸易出口的相对优势,从经济实践来看,其主要采取强制结汇的方式,维持本国的固定汇率,受此影响,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资本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了发展中国家政府所掌握的外汇储备。为了有效地平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资本对流的方式,来弥补这种贸易顺差缺口和资本收支缺口,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通过在全球资本市场所处的中心地位,吸引发展中国家外汇形态资本(其主要表现为通过强制结汇所形成的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发达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或者在发达国家设立的资本市场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的方式,实现外部资本的回流,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得以持续。


[1]在经济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通过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的方式,来消化由于发达国家征税所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