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奏“一带一路”“交响乐”


 共奏“一带一路”“交响乐”

陈柳钦

2017514-15日将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围绕“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主题,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将从搭建框架为主的1.0版阶段,进入优化升级为主的2.0版阶段。

在工业革命、世界统一市场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数百年之后,一股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的逆流在欧洲和北美大陆游荡。但“形势比人强”,贸易自由化和竞争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改善的引力是无法消除的。人们也期待新的领导者登上历史舞台,“一带一路”就正在成为全球化新的动力源泉。“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各国创造需求和就业,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的地缘政治观,它超越了西方地缘政治观的零和博弈性质,符合共赢发展世界潮流。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板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后,“一带一路”将成为发展中经济体影响世界的一个平台。独行快,众行远。期待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成为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新起点、新航程,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三年,筚路蓝缕,春华秋实。20139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201310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3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4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呼吁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后,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2016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其中专门一章。 20168月,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8项要求。从统一思想到统筹落实,从金融创新到人文合作,从话语体系建设到安全保障,面面俱到。

三年,蓝图由草创到一步步展开、一笔笔绘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了支持,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对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对外联通,产生了积极引领和示范效应。“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前引领双多边国际合作的明星战略。

“一带一路”受到的广泛支持,表明中国真正理解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心声。而这显然源于中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构成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背景和经验基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互联互通是贯穿‘一带一路’的血脉”“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精彩阐述,让“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开放、包容、普惠和共享等重要理念,既是全球各国发展的迫切期待,又是中国经验和智慧的全球共享,这将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提供新的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正以自身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中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当然,“一带一路”既要从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出发,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家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为主线,努力实现核心利益的最大化,更要以沿线国家相互开放、互利共赢为根本宗旨,打造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的诚意将更好地为国际社会所理解,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将更好地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中国的世界文明观也将帮助消弭文明间的误解和隔阂。“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成功实践,必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层面。“通”则“顺”,“顺”则“成”。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上,中国奉行“通”字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与世界各国谋求双赢、多赢、共赢。只有永恒的利益共享,才能有永远的朋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合作之路、发展之路、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是在21世纪弘扬“丝路精神”并将其提升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高度,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融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之道,突出地体现在“三可”原则上:可分享——共赢主义、可持续——代际均衡、可内化——落地生根。

因此,我们要竭力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绿色、健康、智力、和平,这条路是一条真正的阳光大道。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