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须直面人民币崩溃时刻
文/王杰
历经2015年至2016年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杠杆化泡沫,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在2017年显得较为乐观,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探底回升。
王杰认为,中国经济2016年1季度企稳探底回升,2017年经济数据的亮丽不过是经济全面泡沫化的历程而已。
随着泡沫膨胀极限化——维持泡沫增生的货币供应在全球流动性回归正常化的进程中被动逆转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史无前例的市场化泡沫将以极端化的方式崩裂。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央行注入的超级流动性在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中面临逐步回收,美联储缩表的进程也是全球央行缩表的进程。维系中国泡沫经济时代的流动性增生根基已经动摇,被动加急去杠杆的金融监管已经刺入泡沫核心,随着金融系统杠杆收缩,实体经济将面临更高的资金成本,而不是相反。
为了推动投资拉动经济,土地财政已经吸干了实体经济的血液。一个企业一年的生产利润不如卖一套房屋的收入,当数万亿信贷资金涌入楼市时,实业利润已经被楼市套利挤干。问题并不限于如此——伴随着行政化去产能,大宗商品涨价为实业增加库存抬高了成本,一旦大宗商品再次下跌,实业消化库存跌值损失将不得不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倒闭潮将再次席卷而来,在银行惜贷与实体倒闭交互影响的未来,企业自救的能力将显得微不足道。
在本轮经济反弹过程中,上游产品价格反弹并未直接反映到终端消费品价格上,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客观地反映了这一现实,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数据也反映出上游企业利润增长并没有传导到收入分配领域——企业高杠杆负债经营的还本付息洗劫了利润分配,员工收入分配并无实际增长,亮丽经济数据掩盖了消费羸弱的残酷现实。
中国实体企业正在面临这样一个残忍的现实,随着美联储缩表进程的启动,2017年后期全球大宗商品将结束2016年以来的反弹,再次进入下跌进程,国际油价也将再次跌向25美元底部。中国实体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将在补库存结束后再次降临。金融业去杠杆,实体面临高成本资金压迫,大宗商品下跌实体面临库存跌值损害,终端消费羸弱没有市场,实体倒闭潮将从天而降。
在融资市场,中国的间接融资市场正在面临险峻的事实 :长期的政府投资挤占了绝大部分信贷资金,信贷资金期限错配催生了影子银行泡沫,而影子银行资金期限错配的套利抬高了融资成本,资金成本的上升又加剧了资金的杠杆化逐利,这个交互运行的泡沫已到了极点。一旦开始逆转——伴随着全球流动性收缩——其反向运行必然导致流动性杠杆化快速收缩,进而导致实体信用大规模违约,银行惜贷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间接融资市场面临的这个困境很快就可以看到。
自从肖钢离职,中国股市制度的完善建设嘎然而止。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国股市偏离全球股市运行轨道,在全球股市不断创下新高的时代,中国股市却无力上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超级悲剧。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正在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单边的圈钱市场,投资者看不到任何投资回报——投资者正在逃离这个市场,市场的厌恶情绪已经超过了2015年股灾时期。
监管者对市场的操纵已令投资者充满恐惧——投资者没有看到股灾后对大股东及高管人员无节操减持的法律制度建设(股灾期间肖钢已限制了大股东减持,并承诺完善减持制度);也没有看到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宽松的再融资条件与便捷的大股东投机性减持保障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主动退市沦为了一纸空文)——看到的仅仅是打着加强监管的旗号,不断喊话市场,主导市场价格走势,看到的是喊着资金“脱虚入实”的口号不断加强行政审批的IPO竭泽而渔。现在,创业板已创下股灾时的新低,破位运行已不可避免,上证指数也接近前底,一旦破位,后市将出现崩盘性走势,新一轮股灾将彻底摧毁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根基,直接融资市场将彻底遭到破坏。
在间接融资市场面临困境,而直接融资市场崩溃的背景下,周小川直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时刻将不会太远。
如果不能及时遏制新股发行,不能直接限制大股东及高管无节制减持,快速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央行不给于市场喘息机会,直接融资市场的溃败就会无药可救。
届时 ,股市、债市、汇市的联动与深度调整将带动楼市崩盘,在新一轮人民币贬值启动背景下,人民币崩盘性大幅贬值将不可避免,资本加速出逃将推动实体溃败,不可预测的经济崩溃将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