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痴”杨正林的教育传奇


 

“石痴”杨正林的教育传奇

 

 作者:吴兴林                        来源:中国观赏石协会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7日【打印文章

在“远古郧县人”的故里——湖北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有一位饱受“汉江水洗礼、‘郧县人’文明浸润”的党员教师,他用32年的师爱与28载的党性,谱写出了一个新时期德艺双馨教师的传奇。他就是现年54岁的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中学“石痴”教师杨正林。

用32年执着,精心铸就“爱之链”

自1986年9月步入三尺讲台起,他就开始从事救助贫困学生的事业。2003年7月15日,在石友、兰友的热心帮助下,他在淘宝网上建起了自己的爱心店,一方面联系帮助他人变卖汉江奇石以及花木盆景,救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他还专门建立了爱心博客,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盟自己的帮扶助学爱心事业。仅2003年至今,在他的呼吁帮扶下,就有马良云、曹鹏等38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32年来工资有限、蜗居单位旧房内的他,个人助学所捐的款物累计折价不下7万元。有时老伴不免抢白他:“老了退休了,你就跟你那帮学生娃子们过﹗”但他仍“屡教不改”地坚持着自己助学的事业。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1997年度全国三好学生标兵暨2000年度联合国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获得者冯圣兵、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杨子敬”、十堰市“麦田”义工谢荣等爱心接力人士。

至今,杨正林老师仍乐此不疲奔走于青曲镇的援教助学事业。 先后于2015年4月末、8月中旬,分别创办了“青曲援教志愿队”、青曲中学校友奖助学金。一切诚如他书桌上的座右铭所说:岁月虽已晚,真爱却无疆。愿倾余生铺坦途,誓让学子再无忧﹗

捐32载藏石,大力弘扬石文化

为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他决心“摆一场石头宴,对家乡孩子们上一桌石文化大餐”,2010年12月17日,他无偿捐献出自己耗尽32年业余时间、跋涉万余里搜集的千余块精品汉江美石,创建了由“赏石轩”“民俗文化展厅”“古人类文化展厅”“艺苑”等为展区的“校园文化博物馆”,并且免费对所有中小学生开放。

他用“为人当若石,朴素厚重而真实”的座右铭,对学生进行励志德育。校本课上,他时常以解说员的身份,为参观汉江文化展阅室的学生们,进行义务讲解,他发动全校语文教师组织学生们通过观察、阅读、思考,最后为喜爱的奇石题名、编故事、写作文。把无声的石头变成了生动的教材。他把学生写出的65篇赏石作文编成了《石头记》一书。据悉:杨老师的汉江文化展阅室迄今已接纳各级观众一万四千余人,俨然成了师生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为进一步让师生们系统地认识悠久灿烂的汉江文化,他将自己多年搜集的资料整合成了《璀璨的汉江文化》、《石头与文化》一套两本校本教材。整套教材约16万字,凸现出“用地方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历史传承教育;用梅兰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教育;用青曲古人类文化,对学生进行文明的起源教育;用汉江奇石文化,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用汉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家报国教育”的思想经纬。该教材很快成了全镇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读物, 2011年12月,《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杂志以封二整版予以隆重推介。

学校语文教研组还于2011年8月中旬,特此申报立项了《用汉江奇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省级课题。2012年12月4日,杨老师参赛的《利用汉江奇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之我给石头起美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荣获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大赛一等奖。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学校语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写下的21篇赏石作文在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宝藏》和郧阳区文联文学季刊《汉江潮》上免费公开发表。

  穷余生精力,誓做文明播火人

生长于汉江河边的杨正林老师,从小就与汉江奇石结缘,汉江文化的种子也深植心田。出于对地方文史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家乡发展变化的执着真爱,他越来越敬畏脚下的这一方远古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热土。

2011年7月12日,骄阳似火下,杨老师在老家青曲镇弥陀寺村河畔沙窝中觅石时,意外收获了重大的惊喜——发现了国内单个第一、质优种纯,重达400余公斤,被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长寿嘉华誉为‘汉江第一红’的极品奇石!”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石商蜂拥来电竞购,广东石商万某、杭州某拍卖行段经理等竟然喊出了280万元的天价。但既没买产权房,老伴在家种地,两个女儿又都正上大学,那儿都要花钱的杨老师却坚定地一再拒绝。他的理由让人感动:“我校以“汉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建设,正值紧要关头,学校运用石头文化对家乡孩子进行审美情趣和爱家报国的思想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理解与支持。我在这儿教了二十多年书,还想给学校发展出一份力。我不能见钱眼开卖了它﹗再说,以后我们十堰市深度开发汉江文化时,可能还有一定作用。如果将来家乡要建‘郧县人’博物馆的话,我分文不要,无偿捐献。”

2014年正月初一,他像往常一样,带着工具和干粮到汉江河畔寻觅奇石。傍晚回家时,他意外地从江边混土层中发现了一把古人类用过的、堪称完美的石斧!随后,他又在附近发现了多件石器、碎陶片、动物化石以及灰坑等遗迹,他将自己的发现火速上报了相关文保部门……后经郧县文物局局长、郧阳博物馆馆长周兴明确认,杨老师发现的是新石器时代器物。武汉大学一考古专家激动地说:感谢杨老师的重大发现,要不然这一遗址将随着南水北调水位的抬升再难见天日了。这极有可能为远古“郧县人”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佐证……

随着对赏石文化认同和汉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个强烈的夙愿在杨老师心中升腾——今后,他将尽最大努力,做一个汉江文化的播火人,让更多的人系统地接受久远的汉江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厚重的中国赏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