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博士创建的产业同样难以持续?
-----一位开发区的朋友说不解我们社会应该发展什么产业的疑惑!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开发区的朋友,他与我探讨我们社会究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是可持续经济;他说当年我们迷信博士应该是高端知识,所以引进博士园的龙头经济;谁知在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大多博士产业也就是三五年的周期;因而现在博士创建的产业同样都是要死不活的,根本没有美国微软与苹果那样的博士产业。他说最近武汉市汉阳区组织三大招商活动,即重大项目开工月、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招商引资引才大使’聘任大会同时启动。然而最后真正开工的还是中国特色的项目,建造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定位于华中地区医教研一体化的高品质医疗中心,规划床位1000张。医院将通过服务流程和建筑布局优化并引入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消除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无效活动;‘排队1小时看病3分钟’情形在该医院将不会出现。他说武汉光谷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是没有能公开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家都是在光辉下自己高唱高科技之歌,实际效益实际大家早就心知肚明。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社会前些年热衷于院士经济,结果全社会到处是引进院士;可我们社会有哪个院士创建出了美国微软那样的产品,同样也没有哪个院士培育出美国苹果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因为我们社会的院士引进根本目的不是知识;因为在‘官本位’的社会,院士也没有什么知识;充其量只是‘官本位’与关系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引进院士可不是要你贡献知识;而是因为我们社会的院士背后有国家财政资源,无论是科研经费或是产业扶持经费全部是政府划拨;而这就是院士的强项。就如同我们社会每年都有科技成果上报,但院士胡言乱语的成果最少也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当年三鹿奶粉明明是添加工业原料,最后却鉴定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为有院士在这成果队伍之中。反之如果没有院士,就是能获得国际诺贝尔奖的成果也难入国家成果鉴定之列;如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际诺贝尔奖的屠喲喲,不就是没有在国家成果之列吗?
我们看到在汉阳开工的某项目报道中,又出现了“当天5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签约落户汉阳”。同时,聘任11名海内外社会精英为首批汉阳区‘招商引资引才大使’。这给我们看到我们汉阳的博士产业前景多么美好,仿佛这里将成为美国的硅谷一样。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现在与美国硅谷相提并论的武汉市光谷,至今也没有造就一个如同美国苹果的企业;同样也没有转化一项如同美国微软的知识经济,因为我们现在的光谷依然是大家在相互捞钱;所以到国外根本见不到我们武汉市光谷的国际一流产品。既然我们现在博士创业的密集区都见不到知识型产品,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来实现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知识经济呢?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武汉市光谷依然还是房地产经济;所以推高房价成为维护光谷经济腾飞的途径。
本来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布局最合理的社会,因为我们是通过全民来扶持出的国有制造业体系;可惜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博士能够解决我们的国有经济问题;反而是博士独自开辟创业园。这里面如果不是当事人根本不知道,就如同当年武汉大学在光谷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园;然而可惜的是再也没有培育出第二个红逃K,因为来这里创业的更多的是看到财政补贴;所以根本没有能面向世界的知识型产业。同样我们社会到处引进院士,因为院士能够带来国家的财政补贴与科研经费;这才是我们社会到处引进人才的真正原因。
当我们社会以港澳台老板的创业为主体的开发区全面陷入困境后,我们社会又开发出了鼓励博士创业的产业园;表面上看产业园区是指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但实际上还是形式大于目的;因为我们社会现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形同虚设,所以国有产业调整升级全面陷入困境。在这样的境况下,各级领导为了政绩而开辟出新的空间;所以现在的产业园实际是效应大于形式,如鄂州的顺丰机场真的能造福鄂州人民吗?但现在领导说它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所以全社会只能无偿配合与支持。等到真的形成后,我们的领导更换了;又有谁去追究责任呢?就如同二十多年前武钢球团矿厂建立在我的老家,当时只有我持不同看法;结果无论是武钢还是我的老家都将我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从领导到老百姓都对此项目痛恨;这就是产业园区真正的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