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网祭


清明节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祭扫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追思故人,这是人性的表现,文明中必须延续的东西。

 

然而,随着人员流动性的增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祭扫带来的拥挤浪费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安全隐患。2017年3月20日,民政部召开了2017年全国清明节祭扫工作视频会议,明确要求,切实加强祭扫安全管理,“排查祭扫安全事故问题,做好高峰时段预警分流、交通疏导和火源管控等安全保障方案预案,积极引导文明、低碳、错峰祭扫,严防踩踏、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相信,其中的“文明、低碳、错峰祭扫”中应该包含网祭的。


关于网祭,我再次搜寻了百度百科有关条目的定义,即“网祭是不能回家的游子们在网上一个专门的网站或祭祀专区通过献一束鲜花,或点燃一支蜡烛,或写上一段对亲人思念的倾诉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据说民政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是“中国倡导网祭第一学人”。

 

有人认为,由于网祭的虚拟性,缺乏墓碑前睹物思人的情真意切之感。其实,网祭的虚拟性也是优点,可以更好地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人的全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音频视频乃至墓地现场直播都已经或都将不是难题。如果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祭扫活动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的追思,网祭毫无二致。如果你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应该有跨越时空的想象力的,网祭也足可相当。当然了,如果你也想故地重游,想借此机会相会亲人乡亲,只能另当别论。

 

除了以上观念上的误解外,据说影响网祭的重要因素是服务网祭的网站盈利不理想。这可能有一个过程,但我相信不应该成为问题。

 

还有认为监管缺失也是影响因素的。我认为这是大谬误。监管只会阻碍其发展。给以宽松环境,让他们通过竞争脱颖而出才是正道。


我是2013年04月05日为父亲开辟了天堂纪念馆的。去年就没有随哥哥嫂嫂们去墓地,而选择了网祭,为父亲敬上了香火不断的香和蜡烛,写了追思诗。内容如下:

《清明网祭》的七律(新韵)


未随兄嫂赴坟头,装点天堂另祷求。 

乐起香烛台上敬,心悲花币墓前酬。 

五千日近追思苦,半百情迟感愧羞。 

愿父安息欣母健,阴阳相念两无忧。


 

刚才我又花了96元,买了10000个天堂币,准备清明节追思父亲用。并在3948共享网链接了天堂纪念网。

 

坦白说我是唯物主义者,父亲也是。我消费网祭,一方面为追思父亲,一方面也为对网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