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权利而诉讼(记事八)


  

本文接续上文:《为人生权利而诉讼(记事七)》。

秘密档案隐藏的本人职级错误记录,和因此酿成的处分不被告知原因,以及后来进入法律程序的瑕疵书证(即前述D证)其伪装“告知”文书,给我带来的莫名其妙的直接和间接伤害如下:

1直接导致本人第二次就业丧失企管干部身份。2004年万般无奈困境中再入东风变成“社会闲散人员招聘身份”。因原有的依法主张失败,新的劳动合同把此前正当权利一笔勾销。从此在定薪定级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刀俎下的“鱼肉”。从秘密档案曝光后发现:从业24年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997年为东风职级20级一档,这已经是天大的笑话。到了2005年则被“照顾”定为东风职级21级。于是,此前入职东风10年的职业发展困境又接续了20年。个人经济损失持续整个东风职业生涯,直到退休后的今天损害未了。

2直接导致个人名誉被“秘密档案”败坏。第二次就业后,尽管口头和填写履历时反复声称自己的高级职称资历,但在掌握档案秘密的管理者眼中,我却成了他人心中的笑料——“造假不成被除名”。此后的10多年职业生涯是在他人严守秘密被蔑视的环境中度过的。一位中层管理者曾在我向总经理朱福寿做工作建言时当面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我不明白我为什么没有资格说话?现在明白了:我在他们心中自上岗起就有另外一种他们不能告知我的档案秘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因职称外语被除名的“假高工”羞耻。

3直接导致2001年至2003年要求回报社重新上岗等权利主张失败。被告在秘密档案中所隐藏的错误记录,始终被被告借涉及企业机密为由掌控着庭外审理的主动权。在此主张劳动权利期间,秘密档案隐藏的错误一直被掩盖。尤其是瑕疵书证(D证)对本人构成的杀伤力最为严重。在我不知处分原因而被告却掌握秘密的情况下,我主张权利活像个“跳梁小丑”,所有申辩皆成历史笑谈。

4,间接导致阻碍本人有条件被政府机关或高校接纳上岗。当时,下岗之后打官司,我并非没有朋友和政府帮助。《新闻写作创新智慧》这部近70万字著作早在2000年以前成就书稿。十堰市委组织部有人曾专门安排一位在某县挂职的武大博士后到我家要求看看这本书稿。看完之后又专门到家叮嘱:“请你注意保护好著作权,等消息。”

但是,我虽然参加了市里安排的一次专家级干部体检,却在之后没有等到任何消息,只等到了市委组织部为我安排过的一次饭局(现在分析,那是一次抛弃我或者安慰我的“最后的晚餐”)。如今也只能根据当时时间、事件背景可以怀疑:也恰恰是在这期间,我的职级秘密档案或从法院院长解释中、或从东风方面被严格保密中传出了相关信息。东风职级20级,想竞争社科联副主席?是天大笑话!因副高职称问题被除名,想进高校,你做梦!而这一切,又都是组织与组织间的涉密结论。局中人猜都猜不到原因何在。

5,直接导致为主张权利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精神损失。2000年至2016年底,本人先后12次申请仲裁或诉至法院,屡屡失败。所撰写的法律文书、信访文件、法庭书面陈述、致法官邮件、案情梳理材料、证据辨析文字等与本人申诉有关的材料超过200万字。自2015年起,为了在不惊动被告的前提下破解被曝光的“秘密档案”所隐藏的直接证据信息,我潜心收集、研究与之有关的各种旁证,并收集相关法律和相关政策文件数十万字,为解读“秘密档案”耗时长达一年多时间,才使其中部分信息成为直接证据。

6,间接导致本人可一展宏图的报业生涯被斩断。1997年在岗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拖到19985月才看到东风人事部岗位资格任命文件。1998年下半年则被时任总编靳启恕告知:“你不用写稿了,多搞些调研工作,有时间下基层讲讲课。”我理解这些话的含义,想必是自己会有高就,很高兴,就按领导的说法做。

不仅如此,也想到老总编靳启恕即将退休,今后报社如何发展?我有责任为东风报社出主意想办法,甚至设计蓝图。到1999年下半年,我把我的设想写出了近6000字的文稿,主题是:充分利用报社自办发行优势尽快创立“东风快递”事业。

我对抛出这份规划有我自己的考虑,必须两个条件:一是本人作为报社最熟悉新闻业务的人,长达10年未受到尊重,甚至包括请本人主讲业务的机会都没有给一次(现在知道是靳启恕始终在怀疑本人来路不明的缘故),我必须看到新任总编主动诚恳一反靳启恕态度,才肯效力。二是创立新事业必须获得相应职务。

但未料,新来的总编与我也不是一路人。我考虑的是向事业发展要效益,他考虑的是为了保证工资收入向“人吃人”要效益。我被除名了,一些老员工也被提前退休了。之前半年,我每天清晨步行锻炼走到报社,问问开不开会,不开会我就下基层调研去。也故意放出风声:“报社今后的发展问题,怎么这位新总编从来不问大家的意见?”原来,人家早就有了让谁谁滚蛋的“发展蓝图”。

此后那些难熬的岁月不容许我再想“东风快递”事业。这份保存在一张5寸软盘上的计划书,一直到所有电脑都无法读盘的时候,也没出现驱动我的力量再次想它。如今还能回忆起它的要点:

第一,美国联邦快递发展的经验。我国目前快递业刚刚起步,有发展势头的不过两家。企业报创立快递业务潜在优势巨大。而且可以实现汽车业报道与快递业报道相融合。

第二,东风报社已经拥有十堰市、襄樊市、武汉市等三处成熟的报纸发行网点,不久将会增加广州和惠州报纸发行业务,送报纸和送快递可以一路兼顾。而且联系长江汽车走廊的快递容易扩展。

第三,东风公司拥有现成的固定的汽车运输线路。快递业务起步阶段可以与运输处合作,按时搭乘线路车辆。

第四,东风公司现有50多万职工和家属,最初起步快递业务可以包揽“三地亲情物件”快速递送,然后扩展业务范围。

第五,投资较少,购置三台轻卡、快递员自有摩托即可。

第六,我是东风报社第一个学会电脑、第一个使用个人电脑的记者(1990年即花1万多元买到386,相当于如今购置5台高配置电脑的资金),也是当时报社最熟悉互联网的人。

第七,东风报社不仅创立快递事业有优势,高效扩展快递事业更有优势。东风公司有遍及全国的汽车售后服务网点,一旦事业扩张,即于各事业板块配件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配送仓库、利用他们的配件服务网点,可以轻车熟路,一路顺风。

还有细节想不起来了。那时尚不知直接与淘宝合作,即便不知道那也会水到渠成。如今回想,是谁扼死了这份计划书?它虽已经过去20年,但其生命力之光有没有全部暗淡和泯灭?没有。

这一生图的是尊重,东风报社你尊重过我吗?

秘密档案隐藏错误职级的伤害远不止上述六条。

 

                          胡志平,2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