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所指大学生只是部分大学生,不能代表所有当代大学生情况。
谈起中国教育,也许大多数人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失败”两个字,但是很多时候,教育的失败,真的只是中国式教育的失败,而没有学生本身,社会环境,家庭影响等原因造成的失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笔者自身也是一名普通本科在读大学生。很多时候因看到身边同学加倍努力却无法达到应有的成就而感叹,但更多的感叹却来自看到身边很多家境优越,头脑聪明,机会众多却自甘堕落的同学。
纵观中国众多高等教育学府为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不得不说国家教育部为了学生真是煞费苦心。本科大学四年,去其第四年的撰写论文,实习、其余在校的三年,每学期,学校对每个专业都会至少开设七门以上的课程,公共课,专业课,覆盖面很是全面。但是每临毕业,问起自认四年都很忙碌的毕业生这四年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时,大多数人沉默了。老师会说,也许目前开设的某一门课学习后暂时并没有明显的收获,可是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如果是潜移默化,那么四年的熏陶,何以至毕业后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迷茫,没有一技之长,甚至数学计算还不如高中。
我想,更多的原因并非是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对学生日后发展没有帮助,也不是老师水平不高,教授不到位,而是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学生根本没有将这些课程的知识听进去,更不用说吸收消化这些知识了。课堂上老师很是投入的用各种方法尽力讲授着,而学生却玩着手机,想着其他事。如此,四年时光,一大半课堂时间都被一部手机所浪费,又能学到什么呢?
有很多同学,家庭条件优越,头脑聪明,只需要稍稍努力便可以有很大的成就,但是大学毕业后走出校门却感叹自己奈何与他人差距如此之大。但是这又是必然的,大学四年,在别人努力学习计算机,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能力,学英语,学礼仪,学人际交往,学工作经验的时候,这些感叹的学生却将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玩游戏上,玩到深夜两三点,早晨不想起床便旷课,睡到中午起床吃中午饭,孰不知大部分课都安排在了早晨,起床吃完午饭,下午又没课,便又投入到了游戏当中,长此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大学交友,也是影响大学生一生的一件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身边都是痴迷于游戏的朋友,那么在一起势必谈论最多的就是游戏,如果身边聚集的是积极进取,充满正能量的人,那么自己也会受到影响充满正能量。大学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室友。长期在一起的生活,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对待室友一定要做到优点取之,缺点改之,坚持自己的原则,想清楚属于自己的路,最怕的是别人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要有自己的选择和认知,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自己。
也许问及大学生,平常时间是否够用,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够用。但是大把的课余时间都去了哪儿,参加千篇一律的社团活动,参加学生会各种活动,陪女朋友逛街、吃饭,去逛街、聚会、玩游戏等,很多活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完全可以取消。如果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学习一些且他技能上,那么在毕业的时候自己也一定会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社会与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很重要因素。在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做各种各样的兼职,可能绝大多数学生的目的无外乎是赚钱和锻炼能力。但是这些兼职和经历也渐渐扭曲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大学生所做的大多数兼职都是家教,招生,发传单之类的等,笼统地说都是廉价劳动力,很多时候,会激起学生对社会的不满与偏见。另外现在的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很差,很容易上当受骗,很多学生在受骗以后就会将社会定义为黑暗。使得进入社会的学生很难去相信别人从而很难与社会融合。
归根到底,大学生之所以迷茫,学习四年却还是一无所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目标,没有想法,没有正确的引导。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无聊、没有事情可干或不知道该干什么之类的话。那为何不花一段时间先想想这一学期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完成的目标,然后每天睡觉前再花几分钟想想第二天该干什么,这样至少不会每天无所事事。
既然上不了好大学,就好好上大学。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上的大学不够好,未来就一定比别人差。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来到大学每个人的开始几乎是一样的,只是看谁适应的更快,谁能更好的利用资源,谁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只要明确目标,为之努力奋斗,其结果并不一定会比那些上名牌大学的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