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阻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作者:中智科博研究员 言畅


一是加强学习和交流实践,提高认识、提高效率永远是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唯一途径。优秀的资源项目、良好的资金,往往首先被发达地区吸引过去。有的人说那是他们有钱好办事,否!无非是抢抓先机的眼光,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抓住机遇。 我们全面同步推产业推项目,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发展经济,没有哪个政府是将钱堆在那里不缺钱的,都是虎口拔牙。
 
  对于重大的政府和企业项目,数额大,必定要上升到资本运作,譬如政府引导基金、ppp、债券等,这些在发达地区早就运用到炉火纯青的金融模式,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企业一看就懂,迅速拍板;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知识的相对欠缺,疑虑重重,感觉没有把握,瞻前顾后,而需要给干部和企业同志们反复上课、反复讲解、反复培训。这就大大延长了政府和企业家们决策的时间,在区域发展激烈竞争的同时,白白放过了大好机会和优秀资源,令人叹惋!
 
  二是发展经济有些地方是用来干事的,还有一些地方生来就是‘’整事‘’的——严重排外,甚至连姑舅邻里间也要整事。没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和姿态,听不进谏言,不容说不是,没有合作共赢的智慧和胸怀。好不容易招引个外地人来投资,便认为是来侵略占地盘,认为占了多大便宜发了多大财,仇富心态,雁过拔毛拔完再放人,致使投资者们心有余悸望而却步。这种严重的互害心理和行为严重阻碍了当地的招商引资和经济文明发展,从根本意义上难以改变贫困。
 
  一些个地方政府花重金、重资产打造产业园、经开区,貌似先进,但仍然脱离不了原有的互害心理模式。房子旧了可以新建,而这种旧有的意识形态如同顽石难以改变, 如同新瓶装旧酒,外面子光,这酒喝下去便是“烧心”。
 
  三是永远哭穷,不思进取,不愿摘帽,如同祥林嫂,巴不得获得更多的政策性扶贫帮困救助补贴。哭穷诉难哭一时,帮穷扶困无一世,脱贫攻坚奔小康全面开战,已进入冲刺阶段,人人奋力向前,谁都无法后退。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发展经济找合作伙伴如同找伴侣,都忌讳找满腹委屈牢骚不干事的祥林嫂,以至于再好的本土资源和项目都成了嫁不出去的“剩女”。
 
  四是不干不错,政治正确,好好先生,只求任上相安无事,得过且过,强调开会坐班汇报、整材料整文件,做表面功夫。没有走出去敢为人先的勇气,没有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主动学习的锐气,没有纠错纠偏、允许失败的大气,没有真抓实干与他人竞争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