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的眼中,这个“伟大飞跃”正让中国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近的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来自27个亚非拉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社团领袖,正在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院长林毅夫在授课时时常会把对“十九大”的感触与大家分享。林毅夫说,十九大的报告,对我触动最大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现在进入到强起来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改革开放能取得这么多亮丽的成绩,也可以讲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成绩,最主要就是我们走自己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在政府的坚定领导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指明了我国经济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不平衡,就要调结构;不充分,就要补短板,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我们在过去这五年当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经济)不仅是说速度保持了中高速,而且在发展过程当中,质量可以说是不断在提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而且中国的扶贫成绩让世界惊叹、改善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民主法治深入人心……林毅夫认为,“十九大”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我们中国一向讲“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我们希望中国富强起来,我们也希望其他发展中国家过去跟我们有共同的命运,将来也可以跟我们一样共同繁荣起来,所以十九大里面,它强调我们对国际上的帮助,我觉得相当重要的是理论的支持,思路的基础,中国人讲思路决定出路,所以我觉得这确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林毅夫说,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代知识分子心中的梦。“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强国目标,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关注收入分配的问题,关注环境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到2020年,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这是一个我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个宏伟的图画,把这张蓝图绘到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目标,也就能实现。有资深网友问,苗老师,您对此有何看法?我苗实认为,林老师是在学问上下了真功夫,才能站得高,有远见卓识。可以说,尽管我与林老师学术观点上有一些分歧,但是振兴中华的抱负是一致的,为他一直的努力奋斗点赞。所以,我对林毅夫老师不仅仅是质疑批评。另外,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王勇博士评论道,说的同样一句话,理论的支持,思路决定出路,己达达人,若放到别人口中,很多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放到林老师口中,我们看到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学术的努力,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成立与招生,推动中非合作,无数次走访与国际政策咨询。感佩!
117.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王勇老师指出,一个经济学者,如果与媒体打交道久了,或者与政策论坛打交道久了,那么就很容易失去学术思考的严谨方式,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脱离文献太远,因为自己真的不知道,尽管自己的名字或许让更多的非学术界的群体知道了。资深教授从事更多社会活动与政策咨询是对社会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对于那些年轻的,甚至还没有拿到终身教职的,如果热衷于当网络红人与论坛达人,甚至就自己不熟悉的研究领域侃侃而谈,那就是准备与学术界决裂了。给自己严肃提个醒。对此,我苗实认为,王老师能够如此砥励奋进,坚守严肃学术路线,理应点赞。但是,我再补充三点,其一,学术有雅俗,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应该人为互斥对立,应该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二,网络信息时代,学术界应该出现网络红人,也必须有体现自身特点的网络红人。毕竟,学术必致用,用必在社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其三,各种文献如海深广,没有人可以全知全能,a学习掌握的文献,b不一定学习掌握,当然b学习掌握的文献,c也不一定学习掌握,等等。另外,针对学术,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搞法。譬如,体制内,经济基础相对好一点,可以安心做严肃学术,就安心做好严肃学术。当然,体制外,经济基础相对差一点,无法安心做严肃学术,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还有,中国新闻周刊出的一篇文章《林毅夫: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成就堪称一大“奇迹”》,上面讲,新结构经济学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代表之作。但是,我有一个小疑问,林老师,作为东亚经济区最为发达的日本,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出现日本学派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或者说,他们有没有经济学上的日本学派呢? 有网友回复道,日本善于学习模仿,不善于创新!
118.有资深网友问,苗老师,许多人议论说,目前为止,您对经济学界的最大贡献,毫无疑问是五部代表作。那么,您怎么看?第二个问题,请您谈一下,新结构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理论命题以及政策主张分别是什么?我苗实回复道,第一个问题,五部代表作很重要,是我多年学习研究的思想集大成。但是,从原创性上讲,新痛苦指数比我的五部代表作价值都大,[新]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率+A失业率+B基尼系数(M=I+UA+GB)。可以说,无论是现代经济学讲供需增长,还是新结构经济学讲结构增长,目的都是减轻痛苦,提高幸福,从新痛苦指数角度来看。当然,中国搞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同样是减轻痛苦,提高幸福。那么,本届政府大力反腐也好,精准扶贫也罢,更是如此。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痛苦指数提出才七年半时间,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第二个问题,在微信群中,我写道,一种哲学认为,你不可能分几步垮过一条河,如果两岸之间没有踩石的话;另一种哲学认为,你可以分几步垮过一条河,如果两岸之间有踩石的话。林毅夫老师看到后说,把河逐渐填平,再分几步走过去。我认为,林老师的思路是一贯的,坚定的,欣赏。可以说,新结构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就是上面林老师所说的。当然,他还说过,水沟很窄的时候,你稍微努力一下,一跳就过去了。水沟非常宽的时候,你一跳就跌下去了。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命题,千头万绪,其中有一条红线就是结构增长,由要素禀赋到比较优势,再考虑后发优势,结合软硬基础设施,形成竞争优势,经济增长,然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进入下一个良性循环。下来,说到政策主张的话,就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重在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
119.有资深网友问,苗老师,坛子里有极个别人一直在踩您打压您,自己怎么看?第二个问题,常言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有没有道理?第三个问题,目前为止,您已有著述200多万字,代表作有改革转型两部曲《中国经济如是说:思考•改革•转型•探索》《改革转型如是说:与林毅夫教授商榷》和社会人生三部曲《奇人苗实如是说:一位独立经济学家的经历》上中下三册,上册《学术人生沉思录:读书人原来这样》,中册《现代达摩独自悟:学思只说家常话》,下册《观财经社会人生:大道至简方为真》。其中,改革转型两部曲已经出版,社会人生三部曲待出版。那么,写书出书,究竟难不难?我苗实回复道,第一个问题,坛子里,人多嘴杂,尤其是我坚持写文章红了之后,有极个别人就羡慕嫉妒恨,一直在踩我打压我,不足为怪。当然,由于个人阅历和知识结构不同,立场也好,观点也罢,多有龃龉,也是诱因之一。但是,就像炼丹炉里的火越旺,出炉的孙悟空本事越大一样,我一个真才实学之人,他们越是踩我打压我,我越发出落得熠熠生辉了。可以说,这是出乎他们意料的,也感到实在是无可奈何了。其实,我觉得发生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毕竟,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读书整整三十七年,经济研究整整二十年,这就是佛家所言,不忘初心,成佛有余。而且,这就告诉世人,只要你爱读书,肯下苦功夫,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学有所成,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出人头地,不会被埋没。第二个问题,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儿女情长上耽搁得越久,用于增长才干的时间自然就越少了。当然,我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讲的,不一定全面,还可以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三个问题,写书出书,显然相当不容易。可以说,我写了五本代表作,上大学以前不算,从大二(即1997年9月)开始学习研究经济学,积累到现在,整整二十年了。而且,书写好以后,还需要资金,有了资金,多方联系,交给出版社,再经过三审三校三改,五六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最后书出来走向市场,与读者见面!
120.有资深网友问,苗老师,在一个关于您的议论帖中,有网友发帖称,大家都在关注他,证明他是成功的。对此,您怎么看?第二个问题,记得好几年前有一次,在坛子里您与夸克版主言语冲突后,他专门发帖道歉,您讲了下面一段话,我接受夸克版主的批评,因为他的话虽然逆耳,但是绝对是忠言,真可谓是谆谆教诲。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导演冯小刚先生,因为他在微博中的一句话说得非常给力,也相当实在,对我很有启迪,那就是:表扬是阳光,批评是大粪。俗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要想长得壮,就得浇大粪。好了,大家聚在一起也不容易,批评帮助既是正常的,也是正经的,更是正确的。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尽管我从事经济学学习和中国经济研究总共算起来有十几年,但是自己仍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初学者,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向大家讨教学习。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还是初学者。毕竟,学海无涯,找寻探索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理是集体协作的事情,个人即便有成绩,亦是大海之一滴,确实微不足道。至于什么学者,或什么家,都是外壳,我们的灵魂要始终是自由的,奋进的,谦卑的,和谐的,没有必要被羁绊而丧失应有的本性。接着,夸克版主也讲了,说实话,我们没有“教诲”之意,也不敢教诲谁——毕竟,许多东西对与错也都还没有定论。苗大师的学习历程与我们不完全一样,作为晚辈后生,我们也都对大师的执著表示敬意。言语过激一部分出于不解,一部分也出于对您现状与未来的担忧——也许我们杞人忧天。真心希望您的学术作品能得到期刊和编辑们的认可,这比网络上虚妄的声音来得实在——尽管,我们也知道编辑和审稿人也未见得一定都对。那么,您现在如何评价夸克版主?我苗实回复道,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关注我,证明我是成功的,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要看是在什么层面上。譬如,获得知名度上,肯定没有问题。至于说其他方面,譬如学术成就上,就存在一点问题。毕竟,我做经济研究,才二十年,如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需要至少二三十年。现在,正式只有两部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代表作《中国经济如是说:思考•改革•转型•探索》和《改革转型如是说:与林毅夫教授商榷》,要得成为体制外经济名家,务必还需要继续出几部才行。第二个问题,包括夸克版主在内,坛友们用心良苦,对于我本人而言,实在是幸运之至。当然,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再加上现实中多有掣肘,尽管已经很努力,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有点辜负他们了,在这里,深深的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