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的新引擎(上)
文/知行策划营销顾问机构 查钢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须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汪国真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7年中央 “一号文件” 首次提出了 “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
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经济发展与绿色自然协调融合,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这一新发展模式,可链接城市,活化乡村,建设自然生态圈,这是未来乡村农业(城市都市圈范围)业态发展的必经之路。
田园综合体是生产、生活、生态及生命的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其主要功能就是立足于城乡外围,以小城镇为中心,配套城市中心。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从功能规划上,田园综合体实际上是由五个部分构成: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居住发展带、社区配套网。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田园综合体生态体系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田园综合体是一个综合业态,并不是指某一单一业态,不是要重新打造一个旅游度假区,而是围绕现有的地域资源和小城镇本身,充分挖掘本地域非常丰富的旅游价值,在城市综合体营建理论中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原则,以轻资产输出模式。
如最终会形成一个特色小镇或乡村旅游项目,它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未来会囊括进科技、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会展、培训、检测、加工、电商、贸易、物流、金融等丰富多元的维度,非常具有想象空间。
从历史上看,休闲农业立足于城乡结合区域,起初只是以单纯的餐饮或住宿为主要发展形式,即传统的“吃农家乐,住农家店”。休闲农业发展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消费到综合配套,到如今的精细化与个性定位,以消费内环驱动带动外环循环,成为城市生活圈消费形态的重要一极。
田园综合体离不开体闲农业板块,不外乎就是综合性农庄(农家乐、餐饮、采摘园、农机种植、水产山林),虽然它们体量很小,辐射力有限,但却是消费的基础层。
发展田园综合体,必须要抓住“休闲农业”这个牛鼻子,打造好触发式引擎,因此说“休闲农业”是驱动力的内核,不管是创意还是包装,不管定位还是功能化,田园综合体的本质还是一个“农”核心,高端旅游消费带不动区域需求,迎合大众,引导需求,只有提升和完善第一步的休闲农业业态,才能保障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的区分与联系
业内普通认为:从目前看,立足“农业+园区”,做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近年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欣欣向荣,各地的新项目纷纷上马和立项,行业企业和资本热点推动着整个产业环境不断发酵,升温,新思路,新模式,新概念层出不穷,加速了在农业投资和开发存在“肠梗阻”,这主要是有3个认识盲区:
盲区1:有很好的资源,就一定能赚到钱!
许多农业投资者往往觉得自己拿了块好地,或是有一些政府资源等,但却不知如何把资源整合、快速变现,找不到盈利模式和切入点。因此,即便有很好的资源,却不知如何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无法实现可持续性盈利。
盲区2: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吸引人,人肯定会来!
许多农业投资者一开始都是雄心勃勃,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一上来就想做规模,做品牌,做上市。集住宿、餐饮、娱乐、养老、投资等一条龙服务,这样才会吸引人。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投资项目越多花钱越多,到头来项目很杂,看似很多,都都没有特色,还是没有人来。
盲区3:找“专家”做规划,肯定错不了!
许多农业投资者找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做规划,亭台楼阁、餐饮住宿一应俱全,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现,这些规划往往只说了怎么花钱,而没说明白怎么挣钱。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没请真正专业、懂行,懂营销,懂系统规划的公司做全盘思考规划,项目可操作性、但是盈利性和落地性,自生长性不强!
有因必有果,所有的旅游农业性项目都是看起来很美,整个产业链形成了两极分化,项目投入越来越大,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被稀释,迫切问题无法解决。
1、没有战略系统规划
从基础层面上,很多休闲农业项目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的价值,不愿意花代价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指导价值的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方案,导致整体开发水平比较低下,不断增加项目维护投资成本和基础建设,方向性迷失。
2、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意。
项目无特色,规划无主题,定位不精准,人文风情不诱人,平台承载能力差。看到对手干什么赚钱,自己就干什么,肤浅模仿最后导致白热化的同质化竞争,成为了旺季相互拉客,淡季越来越淡的休闲农业领域的“看天吃饭”现象。
3、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季节性,节假日,随机性,没有形成园区内外的产业链循环经济,客源缺乏裂变和自传播,赢利模式单一,品牌没有含金量,陷入成本投入大于收益的恶性发展。
4、没有实现产品开发与文化创意的结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地域资源和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和科技应用完全脱钩,新概念太多,框架化不落地,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不能有效整合产业和文化资源,产品不具有文游特点。
5、人才缺乏
没有人才储备计划,不论是进入休闲农业领域的大企业,还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都非常地缺乏,如何依托政府支持、对接相关机构,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受到阻碍
6、资金不足
望山跑死马,企业资金困境压力越来越大,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资金(或者干脆就是为了骗取政策资金)来打造的休闲农业项目,或是期待引入业外资本投入,解套或是维持持续生存,谈不上大的发展,盈利模式与融资模式的创新。
休闲农业是田园综合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接地气和资金周转是快的业态形式,它本身零散分插在农业与休闲、甚至包含地产板块之间,是整个综合体中的粘合剂和引爆点。
特色化、体验化、健康化、生态化和融合化。休闲农业要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