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人性


 你有没有人性

喻建国

人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人的本质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还包括每个单个的人所具有的个性。

从空间的结构上讲,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在时间的作用下,行为决定关系,形体造就特征,情感影响态度,精神成就气质,认知左右能力,目的决定计划,历史带来经验,未来设定理想,从而人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行为关系、形体特征、情感态度、精神气质、认知能力、目的计划、历史经验、未来理想、多面多维和多变多态十大类,各类之间有过渡,因而会产生新的性质。

日常用语上的所谓人性,可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一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二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人性必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人的本性的流露,每一个体人会有每一个体人的人性;人性又反映为人类共有行为所流露的集合的本质属性。人为了生存必定会去占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取得所需的食物与其他物质,在这一过程的延续中人还会形成一整套占领和取得的规范。这些规范还因其不同效应被打上不同标示,或者是真善美新抑或是假恶丑朽。

由于真善美新和假恶丑朽会有各种不同的认定,也就是说,真善美新和假恶丑朽没有绝对的统一认定,因此人性的绝对认定也就不大可能了。人性的认定常常会和一定的行为规范挂钩,符合了某个群体的行为规范,就叫“有人性”,不符合某个群体的行为规范,就叫“没人性”。一个民族群体的先哲们通过长期研识,提出并约定了一整套真善美新的行为规范,在这一民族中符合这一整套行为规范的个体就是属于有人性的个体,而不符合这一整套行为规范的个体就是人性欠缺或是没有人性的个体。 一个民族群体的先哲们通过长期研识,也会提出并约定了一整套假恶丑朽的行为鉴定,在这一民族中符合这一整套行为鉴定的个体就是属于人性欠缺或者是没有人性的个体,而不符合这一整套行为鉴定的个体就是具有基本人性的个体。

人类各民族真善美新的行为规范的交集,成为人类判定某个体有没有人性的依据。符合人类各民族真善美新行为规范的交集的个体就是有人性的个体,不符合人类各民族真善美新行为规范的交集的个体就可能是人性欠缺或是没有人性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