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中国两家重量级媒体网易和财新网在同一天分别发出深度调查报道,揭露江苏黄埔再生资源集团公司老板、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的骗局和发迹背景。
财新网在题为《陈光标:“首善”还是“首骗”?》的文章中揭露陈光标通过攀附令计划的关系而获得更多发财机会,并因涉令计划案而配合调查。令计划曾帮助陈光标承揽项目,而其“首善”头衔也是因令计划的安排而获得。文章还披露陈光标公司伪造涉嫌170多枚包括慈善机构在内的各种单位公章的事件。

报道指,3月30日晚,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黄埔)董事长陈光标,因涉嫌伪造公章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江苏黄埔亦有多位高层管理人员被带走。当时知情人士透露,公安人员从江苏黄埔搜出至少170枚伪造的公章,包括大量伪造各种慈善机构的官方印章和合作公司公章。文章透露,陈光标因牵扯进令计划案和丁书苗案,一直在配合调查,需要随叫随到,所以他2015年8月开始请多年的副手张某“帮忙”担任江苏黄埔的法定代表人。
一位在江苏从事环保行业的商人说,他与陈光标见过几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陈随身带着与领导合影的塑封照片,见人就发。山西商人丁书苗并不是第一个出钱给陈光标捐款数字凑数的“活雷锋”,报道称,参与陈光标新年爱心捐款团的不少企业,都是冲着陈光标自称的政界资源去的。
报道指,陈光标走入聚光灯是从拆迁开始,他一手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但陈的公司在没有资质的时候就开始搞大型项目拆迁,据陈光标团队原核心成员和现成员称,陈光标借一方面用其他公司的资质竞标;另一方面通过他自己的渠道拿到工程后并没有自己去拆,而是外包或者把项目转卖给其他企业。财新记者查阅到的司法裁判文书显示,江苏黄埔不仅借用资质参与竞标,还多次因违规倒卖项目陷入官司纠纷。
陈光标还把拆迁做进了中南海,参与拆迁项目的陈光标团队成员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光标如是说》一书中列中央办公厅085工程、商务部4号5号老办公大楼拆除工程、央视过火楼网架拆除工程、迎国庆60周年长安街拓宽改造工程等,都是江苏黄埔做的。
据人民网报道,2010年8月11日,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北配楼的金属幕墙及网架拆卸工程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央视大楼新址过火楼的拆卸工作全面启动。担任总指挥的陈光标介绍,他们是在2010年4月初接到北京城建集团央视项目总承包的邀请招标,经过招投标,于7月23日接到中标通知,8月8日接到正式进场开工通知。两位江苏黄埔高层人士称,江苏黄埔获得这个项目与令计划直接相关。
信源称,2006年,陈光标先是通过一位老干部搭上令政策,进而结识令计划。令计划看重陈光标的舆论动员能力,认为树立这样一个典型是有利的。曾帮陈光标运作政商关系的团队成员解释了操盘经验:“秘诀就是从老干部下手,老干部也不要钱,就拿真善美来说服,用他们做跳板认识现任领导。”
文章指,2008年汶川地震中,陈光标之所以能得到“首善”称号并一举成名,也与令计划的安排有关。
陈光标公司内部人士称,地震发生时,公司正好有人在绵阳。没有人第一时间想到这是个表现的机会。一直到令计划到了四川,做了安排。”根本就没有连夜加班赶过来。我们是在四川租了几个车,就开始摆拍。后来为了宣传,才开始从江苏拉车过来。”该信源称,地震多日后从江苏拉器械的工作就是他经手做的。汶川地震后,荣誉接踵而至。陈光标由此开始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
文章指出,从工商注册资料看,江苏黄埔的经营情况随陈光标慈善秀的热度涨跌起伏。自称1998年就开始做慈善事业的陈光标,真正让其名声大振并跻身体制内活动的,是汶川地震中他“千里驰援”的神话。2008年6月,也就是汶川地震一个月后,陈光标就将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广告设计、制作、发布、户外媒体代理、电视台广告代理。
据熟悉陈光标的知情人士称,这一调整与陈光标结识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有关。当时李东生已经离开中央电视台,但还在宣传系统担任要职。认识李东生后,陈光标就在工商资料的经营范围里加上了广告制作发布的内容。不过2009年10月,李东生出人意料地调任公安部副部长。2013年12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2008年7月,江苏黄埔经营范围增加了电脑及电子产品批发零售。公开报道显示,这之后陈光标捐赠电脑更为频繁。多家接受捐赠或合作捐赠的单位表示,陈光标每次捐的都是破旧的老电脑,而且实际落实的电脑数量常常远低于承诺的捐赠数。
2011年后随着媒体调查质疑,关于陈光标的种种争议开始沸沸扬扬。直至其2014年两赴美国,争议达到顶峰。2014年1月,陈光标出价10亿美元去美国收购《纽约时报》遭到拒绝,之后给美国穷人发现金又引起当地社区不满。2014年7月,陈光标从美国归来后,自称获得了联合国组织颁发的“世界首善”证书。但联合国官方微博随即指出,证书上的联合国写成了“United Nation”是错误的。陈光标在微博称,证书是“联合国骗子”造假。
2014年8月后,陈光标的公众曝光率明显降低。文章称,背景之一是,2014年12月22日,新华网公布令计划落马。在此之前一个月,江苏黄埔的股东由陈光标、李德峰变更为姚飞、张开友、陈元雷。陈光标把60%股权作价3000万元转让给姚飞,20%股权作价1000万元转让给张开友,19.6%股权作价980万元转让给陈元雷。
在网易题为《切胃减肥背后的陈光标:业务瘫痪债务缠身》的报道中,主要揭露了陈光标公司原有废旧回收业务停滞后,转型做减肥型“天杞园特殊膳食”的幕后骗局,报道说,陈光标实际上是在北京某专业减肥机构做了部分胃切除手术,使得自己减肥50多斤,并拿这个减肥成果忽悠消费者,称那是“天杞园特殊膳食”的减肥效果。对此,陈光标当天回应说,愿意脱衣服拍视频证明身上没疤痕,但媒体马上发布了陈光标在减肥机构做手术期间穿病号服的照片。
这篇报道还揭露了陈光标如何与电力部门勾结,以超低价拿下电厂废旧物资拆除的工程,再转手卖给他人赚差价的事实,以及如何用假的“冰桶挑战”和编排“震区救灾”场面等手段赢得慈善家美誉的内幕。


评论:对“慈善”的反思
作者:刘植荣
慈善,就是礼物,是一人或组织转移给另一人或组织的财产,是财产所有权的无偿让渡。
慈善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当一个部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时,会对处于饥饿中的相邻部落赠与食物,对困境中的人给予关爱既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良心使然。可见,慈善源于人的怜悯之心,希望消除引起他人不幸的因素,使苦难中的人们境况好起来,正如休谟所说:“慈善是对所爱的人幸福的一种欲望和对他苦难的一种厌恶。”
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几百年前就已走上组织化、法制化轨道。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慈善法》,该法律也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沿用至今。各国慈善法律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在慈善监管部门注册,证明并保证其目的的公益性,如教育、宗教、医疗保健、人类和社区发展、人权、环境保护、贫困救助等。有的国家还规定慈善组织管理人员必须是志愿人员,不得从慈善捐款里领取工资,防止有人利用慈善中饱私囊。由于慈善事业享受政府的减免税,在国内注册的慈善组织未经政府批准,也不得到国外搞慈善。
慈善事业实际上是对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补充,它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和管理负担。如加拿大,全国有85700家注册的慈善组织,共有200万人从事慈善事业,慈善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
中国对慈善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主要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意识形态对立情绪作祟。《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慈善事业”词条中就认为,慈善“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
其实,慈善是一种普世价值,是人们在内在良心驱使下的外在行为,与外部社会制度毫不相干。慈善如果受外部因素制约,那就不是真慈善,而是假慈善,因为它有了除慈善之外的其他企图。加拿大《慈善法》就有“公益验证”(The Public Benefit Test),只有把公益作为唯一目的的慈善才被视为慈善。如果为自己遴选的群体捐赠,或打着慈善的幌子从事商贸活动,或让慈善为企业投资开道,或假借慈善从事带有政治色彩的活动,这都不是慈善,打着慈善的招牌从事这些活动均属非法。
慈善一定是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向外扩展。爱人如己,只有知道爱自己,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汉语“慈”字的本意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爱照顾,如《左传·隐公三年》中讲“父慈子孝”,《庄子·渔父》也讲“事亲则慈孝”。西方文化里也有“Charity begins at home”(慈善从家里做起)之说,然后惠及“Friends”(朋友),继而推广到“Strangers”(陌生人)。自己家的孩子不去照顾,却对邻居的孩子关怀备至,这不是精神病,就是别有用心,不能称其为慈善。
不要看到捐赠行为就认为是慈善,如果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许而行善,那反而是祸根,正如古人所云:“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真慈善是悄悄地做,不求别人赞誉,也不求受赠人感恩回报。伪善者往往敲锣打鼓地捐赠,可以在电视台高调慷慨捐赠1亿元,却不肯匿名把100元汇到某个受捐账号,因为他捐赠图报,必须让受捐者、公众和政府知道自己捐赠,然后再把捐出去的钱加倍捞回来。前几年,中国南方有个号称亚洲最大的木业公司,老板是当地有名的“慈善家”,他捐学校,捐公路,其实这是沽名钓誉,利用慈善捞取各种名誉,以更容易地获取银行贷款,巨额贷款骗到手后便携款潜逃国外。法国17世纪思想家拉罗什福科说:“慷慨有时是一种伪装的野心,它放弃一些小的利益是为了得到大的利益。”
我在非洲工作时,也参加当地的一些捐赠活动。非洲人捐赠时手心向下攥着钱放进一个布袋里,谁也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问当地人为什么捐款时要手心向下,他们告诉我说: “Quand tu fais l’aumône, que ta main gauche ne sache pas ce que fait ta droite, afin que ton aumône se fasse en secret. ”(当你行善的时候,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让慈善悄悄地做。)后来我发现这句话出自《圣经》。
《聊斋志异》中有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就是说,慈善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要为了某种非慈善目的行善。既然慈善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那它一定是伴随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很多公共设施是捐赠的,我们有时感觉不到自己正受益于别人的善行,也感觉不到自己正对别人行善,大家互为慈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最后要说的是,慈善绝非是富人的专利,穷人行善往往比富人更慷慨。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美国最贫穷的20%的人捐出自己收入的4.3%,而最富的20%的人仅捐出其收入的2.1%。富人接触的多是权贵,缺乏对穷人疾苦的了解,在慈善上更显冷漠。穷人与穷人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自然对慈善更显热心。由于穷人收入低没有达到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他们的捐赠与免税无关,因而,穷人捐赠更被认为是毫无私心的慈善。(本文发《新金融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