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规律对于当前商品定价的启示(之二)


第二、从商品生产的人工成本来看,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连续性以及实现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商品生产所包含的人工成本在职工工资明细栏已做了详细的标明。这些栏目都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也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理论上而言,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从事商品生产的生产者不但能够创造出满足劳动力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超过这个价值之上的增量价值。因此,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劳动力工资收入,必须给予充分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连续性,使社会再生产有可靠的后续劳动力支持;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如果商品生产者为了节约成本,而根据所谓的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规则,对于劳动力实行较低的工资待遇,那么,短期来看,商品生产者虽然可以获取较多的利润收入。但是,就长期而言,如果劳动力工资水平过低,劳动力再生产以及后续劳动力的供给就存在着较大障碍,而一旦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供给相对不足,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连续进行,其一方面不能向社会形成有效的商品供给;另一方面,也使商品生产者的利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通过降低人工成本的方式来降低商品的价格,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商品生产成本中正确地体现劳动力的价值,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运行,才能使商品生产者可以获得持续的生产性利润收入。当前,为了使劳动力再生产以及后续劳动力的供给得到充分的保障,应该突破劳动力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误区,严格地按照劳动力工资所应该包含的内容发放工资,确保劳动力再生产和后续劳动力供给的持续性。当然,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通过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约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笔者认为,从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来看,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主要在于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虽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价值,但是从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来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生产性劳动力工资中所包含的教育以及精神消费等支出成本应该是增加的,其主要表现为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休闲时间不断延长,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就此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力收入的高低,并不能体现在其所取得的实际工资数额方面,而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能否使劳动力基本的生存消费得到满足,使劳动力发展性消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从商品生产成本中所包含的制造费用来看,如前所述,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从制造费用的具体内容来看,生产性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流程、精简管理机构的方式,压缩生产管理人员的人数,并适当缩小生产管理人员与一线生产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通过节俭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业务招待费用支出,降低商品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