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玄奘》邮票首发式即将在洛阳偃师玄奘故里和玄奘剃度的洛阳东都净土寺举行
中国邮政定于9月4日发行《玄奘》邮票1套2枚(内容分别为《西行求法》《东归译经》),小型张一枚。9月4日,中国邮政将在偃师缑氏陈河村玄奘故里和伊川白元鸾浴沟东都净土寺玄奘剃度法师出家地,同时举行{行者无疆《玄奘》邮票首发式}
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媒,是国家文化载体的组成部分,方寸天地可展现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丰富的内容。通过此次活动也能为广大佛友和集邮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舞台。
《玄奘》邮票全套面值为8.40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玄奘邮票
这是中国邮政继《关公》《诸葛亮》《包公》后发行的又一历史名人系列邮票。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及佛教文化重要传承地,与玄奘的“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全国重要的首发原地,为更好地配合此邮票发行,同时弘扬玄奘精神,特举办本次活动。
玄奘是西行取经第一人,他原名陈祎,出生于洛州偃师缑氏陈河村,大业四年(608年),陈祎二哥陈素由缑氏到龙门山南的东都净土寺,化名长捷,出家当和尚。撇下弟弟陈祎,孤苦无依,陈素将弟弟接到净土寺。唐《大慈恩寺释玄奘传》记载: “兄素出家,即长捷法师也。容貌堂堂,仪局瑰秀。讲释经义,联班群伍。住东都净土寺。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陈祎九岁被二哥接到净土寺,十三岁在兹寺剃度出家,取法名玄奘,意为“使佛学发扬光大”。
在隋唐交替之时,玄奘从洛阳净土寺迈出了西天取经的第一步。
{行者无疆玄奘邮册}封面采用的烫金工艺,以佛塔的剪影及周围烫金的光晕,表现佛光的寓意;以金卡特种纸及烫金工艺衬托,突显玄奘法师形象。整本邮册体现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结合,突显玄奘法师形象,是极为珍贵难得的佛文化邮票,极具纪念收藏价值。
玄奘西行与丝绸之路相吻合,{行者无疆玄奘邮册}深入挖掘和延展集邮文化,增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热点内容,体现“玄奘”这一邮票题材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展示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和中外文明的交流。
此次中国邮政{行者无疆玄奘邮册}在偃师玄奘故里和玄奘剃度的洛阳东都净土寺举行,是洛阳、偃师与伊川的荣耀。
玄奘法师如今已闻名海内外,历史上洛阳寺院众多,除了白马寺作为佛教祖庭享誉中外,能培育出象玄奘这样佛学名人的洛阳偃师玄奘故里和玄奘大师剃度出家的净土寺,当令人刮目相看。
大业四年(608年),陈祎二哥陈素由缑氏到龙门山南的东都净土寺,化名长捷,出家当了和尚。撇下弟弟陈祎,孤苦无依,陈素将弟弟接到净土寺。
唐《大慈恩寺释玄奘传》记载: “兄素出家,即长捷法师也。容貌堂堂,仪局瑰秀。讲释经义,联班群伍。住东都净土寺。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
大业八年(612年),炀帝为祈求征伐高丽成功,下诏剃度27名和尚,主持剃度的大理寺卿郑善果亲临东都净土寺选择合适人选。此时陈祎13岁,报名入选剃度。郑善果问他:“你小小年纪为什么要出家呢?”陈祎答道::“远者继承如来事业,近者光大佛祖遗法。”郑善果为他远大的志向和不凡的器貌所感动,便说:“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就破格录取剃度陈祎,取法号“玄奘”,意为“使佛学发扬光大。”
洛阳净土寺因玄奘大师在此寺剃度出家而闻名海内外,历史上洛阳寺院众多,除了白马寺作为佛教祖庭享誉中外,能培育出象玄奘这样佛学名人的净土寺,当令人刮目相看。
洛阳净土寺位于龙门石窟南伊水东岸伊川白元镇鸾浴沟,创建于北魏天賜(404)年間。《隋书 地理中》记载,隋炀帝定洛阳为都,大业元年将河阴、伊川并入东都。







玄奘在净土寺剃度、学佛,奠定了他对人生价值理想追求的崇高目标,决意靠自己的力量去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学深造佛法,“使佛学光大。”他从洛阳净土寺迈出了西行的历史性第一步。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讲到,“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翘心净土,往游西域,杖策孤征”
唐太宗所写的“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郎润。”是说净土寺的条件,虽不足以比得上陕西的华清池,但其独特之处,是培育了像玄奘法师这样的明珠。“翘心净土”,是对佛学大师玄奘在净土寺剃度出家之处的赞誉和肯定,使净土寺永远在历史的典籍中留下闪光的名字,这是历史所有的寺院所难得的最有意义的品牌价值。太宗皇帝对玄奘大师在净土寺精研佛学情景的精彩描述,为后世留下了当年玄奘大师在净土寺出家时的珍贵史料。“翘心净土,往游西域,杖策孤征”。道出了玄奘大师有净土寺出发到西域求法取经的历史真相。
贞观元年(627年)八月,借当时遭受严重霜雹灾害,朝廷诏令灾民可随丰就食,各地关卡可给于方便。西行沿途乞讨,出玉门关,沿古丝绸之路北道,过哈密、吐鲁番,经乌兹别克、阿富汗巴弥场,翻越巴基斯坦北部的兴都什大山,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佛教发源地。 玄奘在天竺著名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徒步考察南亚次大陆,成为著名的佛学高僧。




我国佛教经过玄奘等人的穷本探源,佛学也日益昌盛于中国。此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如绘佛画、塑佛像、建寺塔、做道场、放焰口等,就曾经给中国的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艺术带来了创新的发展。
再者,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写成闻名中外的《大唐西域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开来,为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等,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促进今天的“一带一路”世纪伟业的开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预祝{行者无疆玄奘邮册}发行成功!

金太阳 吉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