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疆在线
欧盟委员会8月30日裁定,爱尔兰政府需从美国苹果公司补收2003年至2014年税款(包括利息)最高达130亿欧元(约合145亿美元)的税款,但具体金额由爱尔兰决定。欧盟这一判决,震动了成员国、大公司和大型公司所在国。
爱尔兰,这个国土面积只有70,273平方公里的岛国,却成为世界上不折不扣的“避税天堂”。如今,爱尔兰政府为了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降至1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整个欧盟成员国范围内属于很低的批次,不仅如此,此举还可以给予特定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收入更低税率优惠,甚至还有完全免税的优惠,这样一来,就使得在爱尔兰境内设置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跨国企业所承担的实际税负大大低于在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所承担的税负。
根据2014年年底的一份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在美国财富500强中3/4的美国企业均有着在爱尔兰以及荷兰这样的“避税天堂”里成立子公司的行为。
欧盟为什么要在此时裁定苹果向爱尔兰补缴税款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为了在TTIP对美谈判上争取主动,试图取得可以与美国较劲的砝码。自从2013年6月启动以来的TTIP贸易协议谈判,至今已进行了14轮。尽管欧盟委员会表示,这项协议将创造超过100万个创业机会,将为每个欧洲公民每年带来545欧元的收入,然而,仍有320万人在要求停止该协定谈判的请愿书上签字。虽然奥巴马希望在自己任期结束以内促成该项协议,但是,包括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在反对该项谈判。
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之一的法国,其负责外贸事务的国务秘书马蒂亚斯·菲克尔表示,法国认为欧美自贸协定谈判已无政治基础,法政府将申请终止TTIP谈判进程,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是自贸谈判濒临破产的“罪魁祸首”。业界普遍认为,法国政府要员的重要表态意味着TTIP谈判即将宣告失败。
对于欧盟来说,正如法国政府要员所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确实是给TTIP协议谈判的进展带来重重阻力的“罪魁祸首”。为了在TTIP谈判上争取与美国较劲的砝码,于是,欧盟想了想,实在找不到比在苹果征税案上做文章更合适的方式了。退一步来说,即便此举对欧盟内部就TTIP协议谈判的分歧以及谈判的进展无补,也能够给美国制造一些麻烦,至少可以猎取对冲TTIP谈判濒临失败的心理安慰。
其次,通过惩治苹果,试图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事实上,苹果公司避税问题仅仅只是冰山之一角,除了苹果之外,还有很多美国公司在“避税天堂”成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效仿苹果来进行避税。按照欧盟委员会估计的数据,美国公司利用爱尔兰、荷兰这样的“避税天堂”进行的避税行为,每年给欧盟各国造成的税收损失竟高达700亿欧元。对此,欧盟岂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视不理、善罢甘休?
虽然欧盟委员会回应美国财政部职责时候表示,欧盟提出让苹果等企业在欧洲地区补税的要求并非针对美国企业。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
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一些欧洲公司也因为牵涉欧盟成员国政府的某些税收安排而遭到欧盟委员会的调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被要求上缴不超过3300万美元的欠税。美国星巴克已被命令向荷兰当局支付最高3300万美元的税款。欧盟委员会还在继续调查亚马逊公司和麦当劳在卢森堡的税收安排。(引自《苹果补税案冲击美欧商业关系》,《经济参考报》)
可以预见的是,欧盟委员会在对苹果进行惩治之后,可能还将对星巴克、亚马逊、麦当劳等几十家美国公司过去多年利用开设在爱尔兰以及荷兰这些国家的子公司、分公司享受避税的行为予以处罚。
最后,出于缓解欧洲债务危机的需要。从信贷违约掉期看,德意志银行已逼近欧洲危机时的高峰,作为欧洲经济第三大国意大利的庞大银行坏账与低利率导致了意大利银行危机重重,一旦意大利银行崩溃的导火索被点燃,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也离之不远。德意志与意大利银行业危机,已经俨然成为引燃整个欧元区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
英国脱欧公投的消极影响依旧在发酵,使不少资金逃离欧洲市场,更是让德意志、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火上浇油,欧洲或意大利的金融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而引发金融危机,下一个欧洲版的雷曼危机或许真的会到来。对此,欧盟委员会亟需从其他渠道获取收益来挺过欧洲债务危机的艰难时刻。于是,从苹果、星巴克、麦当劳这些美国公司身上补税,成为现实需要。
欧盟委员会对苹果做出向爱尔兰补税的裁定,实际上是美欧之间税收大战的一部分,该裁定本身具有干涉爱尔兰税收管辖权之嫌。毋庸置疑的是,该裁定会对TTIP协议谈判的进程会带来影响,除此之外,会给欧盟吸引域外投资、保持就业率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对美欧商业关系以及经贸合作与政治互信带来冲击。因此,在这一场争斗中将很难说谁是胜利者。
本文发表于9月3日《海疆在线》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